不过,对于那些普通群众来说1851年有件更加有趣的事情,那就是1851年5月1日的万国博览会!
1851年5月1日的万国博览会在当时的英国伦敦海德公园开幕,英国方面官方宣称在博览会期间,一共有600万人次来参观,这相当于全英国人口的1/3。我本来也打算前往万国博览会参观,但是由于当时的种种原因,特别是国内金融状况的持续低迷和国际局势的不断恶化使得我的旅行计划彻底打消。
当时英国的水晶馆算是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玻璃建筑,里面陈列着一万三千件来自世界各地的机械产品、手工制品和其他各式各样的东西。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社会和经济动荡之后,大不列颠似乎极力利用万国博览会在向世人展示宣传建立在英国工业化和自由贸易原则基础上的繁荣和平前景。
诚然,水晶宫本身就是一个建筑上的奇迹,证明了英国在工程制造上的创造力。与此相呼应,水晶宫内部的展品也在向世人呈现:在每一个工业领域,英国都领先世界。水晶宫象征的是“不列颠治世”这样一个世界工厂,一个英国希望在欧洲乃至全世界广为宣传的形象。
不过,这一世界工厂的宣传,在我国内部除了让我的母亲-玛丽亚·特蕾莎·冯·哈布斯堡女皇下定决心推进工业化以外并没有别的政治效果,相对的,奥丽蒂王国针对胸牙利王国的自治权的态度越来越咄咄逼人了。
不过,在胸牙利人看来,他们的自治权是当年玛丽亚特蕾莎女皇自己允诺的,所以对于现在中央政府的再度中央集权化进程显得非常抗拒。不过,不得不说我母亲的眼光还是依旧毒辣,接着胸牙利两次暴动失败而产生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和“叛国”借口逐步地制造“领土收归王室”和军队入驻的既定事实,一切建立在胸牙利王国这段时期最为摇摆的时期的机会之下。把中央的手伸向未被管辖之地。
只不过,胸牙利暴动失败后,奥胸帝国和沙俄魔族帝国再一次巩固了神圣同盟之间的关系,在法希兰第二帝国皇帝-拿轮三世看来,这无异于一个针对奥斯曼兽人帝国的军事同盟达成了共识。
作为外交威胁,拿轮三世必须做出回应,况且他也极力想打一仗来恢复法希兰国的国际地位,同时撒播波拿巴主义。
在拿破仑三世看来,与俄罗斯在圣地问题上的纠纷可以为他所用,把因1848—1849年革命而分裂的法国团结起来。如果法兰西第二帝国能够为了自由而和俄罗斯这个“欧洲宪兵”打一仗的话,左派革命势力就能因其“为自由而战”而支持他,接受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和登基称王的行为;同时天主教右派也会继续支持他,因为他们一直在推动发起圣战,消灭威胁基督教和法国文明的东正教异端。
所以,法国驻奥斯曼兽人帝国大使这一职务就落到了瓦莱特身上,瓦莱特是“奥赛码头”的成员。(法国外交部内一个势力很大的教士游说集团,这一集团一直在运用其影响力,夸大圣地纠纷的后果。)
同时,瓦莱特本人也是个极端的天主教教徒。因此,在法俄争端之中,瓦莱特一直持咄咄逼人的强势态度,他在任职大使的时期中发生过称拉丁人在圣地的权利已“清楚地确定了”,并召来法国舰队为自己撑腰的故事,他的这一言行在法国的极端天主教媒体上赢得一片喝彩。
然而拿轮三世皇帝的立场则颇为矛盾,他本人对圣地纠纷的态度相较那些极端天主教徒来说温和了许多,他私底下曾公开讲话中坦诚:“我对这些纠纷的细节所知甚少,并对宗教冲突‘被闹大到不成比例的地步’感到遗憾。”
尽管个人感情上来说拿轮皇帝还是呼吁彼此克制,但是他在法希兰内部却渴望和右翼保守派天主教联盟达成合作,获得他们的支持,况且此前也提到过在外交目的上,他也迫切需要和英国达成反俄同盟,因此拿轮皇帝最终选择了政治妥协,因为他约束瓦莱特属于绝对的政治失分。
直到1852年,英国外交大臣的公开抗议才使得拿轮三世找回了瓦莱特,至于其中的细节我就不知情了!唯一能确定的是,拿轮皇帝的对俄政策不是因为瓦莱特的挑衅,因为拿轮三世调走了瓦莱特之后,法希兰第二帝国依旧持续着舰炮外交政策。
拿轮皇帝的逻辑是,不断地用舰炮外交政策迫使奥斯曼兽人帝国不断让步,倒向法希兰,以此来激怒沙皇,并希望这样能迫使英国与法国结盟,共同对抗俄罗斯侵略。
拿轮三世的舰炮外交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了防止被法希兰海陆军入侵,高门发布一项新的裁决,允许天主教教士持有伯利恒圣诞教堂的大门钥匙,他们可以自由出入马槽祈祷堂和圣诞石窟。
这个时候,此前提到的斯特拉特福德·坎宁正在英国进行工作报告,而代替他留在奥斯曼帝国的是英国代办-休·罗斯上校,这个人是个纯粹的军人,他的理解简单粗暴:法国最新的蒸汽炮舰“查理曼大帝号”可以以每小时8.5海里的速度从地中海驶来,其姊妹舰“拿破仑号”时速可达十二海里,这意味着技术落后的土耳其和俄罗斯舰队联起手来都不是法国舰队的对手。
这样的结论也就直接被传回了伦敦,引起了英国海军部的新一轮讨论,同样的这个结论也被沙俄魔族帝国的外交部得出然后交给了沙皇。
土耳其向法国人做出的让步自然令沙皇非常恼怒,他威胁说自己同样会使用武力。12月27日,他命令从比萨拉比亚的第四、第五军团调动三万七千人,准备对君士坦丁堡发起闪电进攻;另外调动九万一千人,准备对多瑙河流域公国和巴尔干其他地区同样发起进攻。然而,这虽然是沙皇亲自下了命令,但他事先并没有和外交部长卡尔·涅谢尔罗迭、战争部长多尔戈鲁科夫亲王商量,他甚至都没有和政治警察“第三科”负责人奥尔洛夫伯爵讨论这一决定,而当时这两人几乎每天都会见面商讨事务。
在俄国高层还有传言说沙皇准备肢解奥斯曼帝国,第一件事就是要占领多瑙河流域公国。这一流言源于一份写于1852年底的备忘录,其中沙皇明言其瓜分奥斯曼帝国的计划: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将成为独立国家;亚得里亚海岸归奥胸帝国所有;塞浦路斯、罗德岛划归给英国;而法国会得到克里特岛;希腊将得到除了上述地区以外的所有的岛屿,成为一个地域更大的国家;君士坦丁堡将成为一个不设防的城市,受国际条约保护;而奥斯曼土耳其人则将被从欧洲驱赶出去。
姑且不谈这一流言的真实性,至少我认为法国不会因为一块克里特岛的利益就选择让沙俄魔族帝国在小亚细亚扩张,而对于英国来说他也不愿意让沙俄魔族帝国进一步染指本就不多的小亚细亚的馅饼,所以沙俄和英法一开始就不可能谈得拢。
不过,沙皇显然相信他能和英国达成共识,所以沙皇和英国开启了新一轮谈判,地缘政治占据了上风:如果俄罗斯与法国在近东地区发生冲突,英国的态度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因为英国拥有比任何国家都强大的海军舰队。
沙皇依然相信在1844年访问期间他与英国人已达成了谅解,现在他可以请英国人来约束法国,保证俄罗斯凭借条约在奥斯曼帝国拥有的权利。同时他还希望能说服英国人,让他们相信瓜分土耳其的时候到了。
虽然我不清楚沙皇和英国驻彼得格勒大使西莫勋爵到底谈了些什么,战后很多年我也没有获得过更多的相关内容,但是我能说从西蒙在发给英国外交大臣罗素勋爵的报告中看出西蒙被沙皇说服了,西蒙对英奥俄瓜分奥斯曼帝国的计划很感兴趣。
西蒙写道:“如果俄罗斯和英国‘这两个最关注土耳其命运的’基督教大国能够占领欧洲原来被穆斯林统治的地区,这将是‘19世纪文明世界取得的高贵胜利’。”
同时,联合政府执政党-辉格党也都对土耳其人迫害基督徒,却继续扶持奥斯曼帝国的做法有所保留。自由派则反唇相讥,他们坚信自由派改革能够改变奥斯曼兽人帝国,同时奥斯曼兽人帝国对法俄都不信任的态度也有利于大不列颠自己的打算。就这样,这一个问题的决定权就落到了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头上。
维多利亚女王对这一问题看的非常透彻:在俄法两国之间无论选择哪一个都会威胁小亚细亚局势的稳定,而大不列颠帝国所需要的正式小亚细亚局势的稳定。
最后英国政府内阁决定遵照女王的意见,拒绝了沙皇的奥斯曼兽人帝国即将崩溃的看法,同时战争部也不会对这一可能性做任何的预案。
理由很简单,设计应急措施这一动作本身就可能鼓舞奥斯曼帝国内的基督徒起义然后遭受镇压,进一步加快奥斯曼帝国的灭亡。
最后,西蒙也不得不按照英国外交倾向的影响,他最后记录到:“如果一位君主如此坚定地认为他的邻国即将灭亡,那么他心中一定知道他能够控制邻国倒下的时间。”似乎是在说服自己,沙皇正在秘密推翻奥斯曼帝国,英国这样做是为了阻止沙俄魔族帝国“非常规”的干涉他国内政的行为。
不过,沙皇对于英国能够回心转意的信心并没有消失,他相信神圣同盟的一致性能够让英国针对奥斯曼兽人帝国的外交政策有所转变,他不厌其烦地对西蒙透露他自己的肢解奥斯曼兽人帝国的计划。
然而透露的越多西蒙勋爵对沙皇的“鲁莽计划”却变得越来越厌恶了!至少西蒙不再认同他此前才表示出“很感兴趣”的计划了!他认为沙皇这是把所有的筹码压在了与奥斯曼兽人帝国一战获胜的可能性上。
不过,西蒙并不清楚,沙皇对战争的自信建立在了英国和神圣同盟站在一起之上。毕竟最亲俄的阿伯丁勋爵现在是英国联合政府中的一员,而且他还是英国首相。
然而,他并不知道英国的外交立场正在急转直下,就在这样的一个最关键的时刻,沙皇派出了一名军人:亚历山大·缅什科夫亲王担任沙俄驻伊斯坦布尔大使并参与英俄的谈判,同时,他还肩负着逼迫高门对沙俄让步的使命。
尼古拉沙皇并不知道,这一人选彻底摧毁了他的瓜分奥斯曼兽人帝国这一本就不太靠谱的计划的最后一丝希望。
血族王女的烦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卧龙小说网http://www.wolong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书推荐:《我的剧本世界在自主运行》、《我是舰娘》、《我的师妹是妖女》、《交错世界之学院都市》、《认清现实后,她们开始追夫火葬场》、《好徒儿你就饶了为师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