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明天上课要分享的课题,在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俞敏洪:
现在年轻人躺平了生活,太佛系的话,国家的未来靠谁做?
董明珠:
现在已经是物资不在匮乏的时代,年轻人应该追求精神财富。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副教授李雪锋:
“躺平”的极不负责任的态度,不但对不起自己的父母,还对不起亿万个努力工作的纳税人。
新华社发文:未富先躺需警惕!
南方日报发文:躺平可耻,哪来的正义感?
环球时报发文:声称要躺平的年轻人,总是在黎明被自己设的闹钟唤醒。
……
……
勤劳是中国人的民族特色,而懒惰不是。
当一个民族的年轻人从小耳熏目染的优良美德中包含着无数的“勤劳”,当他成长之后却选择了“躺平”这样放弃奋斗的生活方式,我们应当思考,究竟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还是环境出了问题。
而不是年轻人出了问题。
诸多在媒体舆论中有着相当影响力的个人、教授甚至是媒体,在面对“躺平”这个社会热词的时候,都在不遗余力的指向甚至是抨击“年轻人”。殊不知在我看来,年轻人们不但不是始作俑者,反而应该是最大的受害者。
“努力”是人类成就自身所必须的义务,而相对的,“凭努力能够成就自身”就应该是人类拥有的权利。当权利与义务不对等时,自然会有部分人放弃履行这种义务。
谁不想成就自己?谁不愿意凭借自己的努力彰显自己的价值?但当付出没有应得的收获时,“躺下”未免不是一种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生活方式。
恰逢第七次人口普查,白纸黑字的大数据无情的告诉每一个中国人,我们的老龄化仍在加剧。而让雪上加霜的是,幼儿出生数量还在进一步攀升。沙漏型的人口结构,是中间那脆弱而少数的适龄工作人口在支撑。年轻人既要保证自身的生计,还要提前准备孩子的教育成本养育成本,未来甚至还要负担父母的抚养成本,在如此重压之下,多少人能一直挺着腰板站着?又有多少人能不断坚持“响应国家的号召”“对得起亿万个纳税人”?
为了解决人口结构问题,国家还在大力推进生育计划,开放三胎的政策已经在网上引起人们的热议。许多人,尤其是那些还没“躺平”,努力奋斗的年轻人都认为,这项政策操之过急。谁生得起三个孩子?谁养得起三个孩子?仅仅凭借自己的努力,真的能够靠自己的双手支撑起偌大的一个家庭吗?
不难想象,当数年后,最后一批计划生育下诞生的独生子女踏入社会,将会面临怎样的状况。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要负担三个孩子的教育养育费用,未来还要承担四个老人的赡养——两个人如何努力,才能满足一家九个人的生活需求?更别提某些人口中年轻人应该追求的“精神需求”了。
在如此重压之下,轻松的路径,最显而易见的就是“躺”。少生点孩子是一种“躺”,远离大城市居住是一种“躺”,不让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参与到“内卷”中是一种“躺”,不生孩子是一种“躺”,不结婚是一种“躺”……躺着躺着,就躺平了。这意外吗?这并不意外。
有句话说得好,逃避不能解决问题,但是有用。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拥有本科学历的人数为两亿多人。这是一个不少但也说不上多的数字。在当今社会,就算拥有本科学历,想要成家立业都有相当的困难,更何况那些没有本科学历、没有技术知识支撑的人?当没有办法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自然就只能选择逃避。
我不愿意说年轻人选择了“躺平”,而想说是环境和压力剥夺了年轻人挺直腰板的权利。当然,躺平并不光荣。无论如何,逃避都不是最优解。当一个人选择躺平,就该做好承受身边人压力的心理准备。不被父母认可,不被亲戚朋友认可,这是选择躺平理所应该承受的代价。但在这个社会上,扮演着不同角色的人,理应有着不一样的视角。
有句话说得好,“在其位谋其职”。同理,一个人扮演的社会角色为何,就应该以相对应的角度看待问题。爸爸妈妈们可以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批评自己选择躺平的孩子,而专家、教授以及媒体,理所应当有着与其社会角色相同高度的视角去观察、去分析、去解剖“躺平”这个词汇下隐含的社会现象。如果这些专家和媒体口中说出的、刊登在文章中的,和我爸我妈批评我的话水平相同,那要专家何用?要媒体何用?
相比之下,人民日报的选择就要明智很多。虽然同样不希望看到“躺平”这种现象在年轻人当中蔓延,但人民日报没有选择某些媒体粗劣的抨击手法,而是去理解、去共情,站在年轻人的角度平等地去看待所有问题。去舒缓、去消解年轻人的颓废情绪,疏而不堵。出发点是一样的,但在做媒体这一点上,可以说是高下立判。
这是所有媒体都应该具备的素质:平等对话,平等思考,平等发言。中国是人民的中国,中国的媒体理所应当是人民的媒体。站在人民的角度,与人民平等对话,站在人民的角度去思考、去发声,而不是站在高高在上的“知识分子”、脱离群众的角度,去居高临下的指责抨击。更何况,当抨击只是停留在肤浅的“抨击当事人”的层面,不去思考、不去分析判断,看到什么就逮住什么,那这样的媒体,这样的言论,甚至在水平上还不如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恶意抹黑的和抨击。
......
......
一些私货写在正文的最后面。
菠萝包的用户年龄普遍不是很大。大家应该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我觉得更应该警惕这个问题。
人口结构什么时候能够解决?当多胎的孩子们长大成人能够工作的时候,老人的抚养压力自然就分摊开了,适龄工作人口自然就变多了,问题也就慢慢解决了,这也是为什么要开放三胎。
但在那之前呢?在那一天到来之前,还有一批炮灰,那就是我们零零后,我们这批计划生育下最后的独生子女。
所以我所描绘的“两个人要养九个人”的家庭,是针对这最后的独生子女们去描绘的。我不煽动,也不给大家打退堂鼓。我只想说,如果我们不想成为人口结构转型前的最后一批炮灰,我们必须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或者,躺下。
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不同的,但越早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越好。
我不可能是个NPC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卧龙小说网http://www.wolong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书推荐:《我的剧本世界在自主运行》、《我是舰娘》、《我的师妹是妖女》、《交错世界之学院都市》、《认清现实后,她们开始追夫火葬场》、《好徒儿你就饶了为师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