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姑母是很欣赏这个侄儿媳妇的性子的,对着宋老太太夸赞道:
“弟妹有这样的儿媳妇,倒是不必操心念哥儿了,只待把茹娘的事儿解决了,就能好好享清福了。”
宋老太太心情很好,对沈氏也更满意了,连连应是。原本她是很愁女儿的生活的,如今有了宋姑母带来的信息,她也看到了些希望,只想着尽快定下。
沈氏打发仆人去接宋念和宋策、宋箴,又回了厨下准备果盘。等到一家人陆陆续续在饭厅坐齐,沈氏才让李婆子带着丫鬟上了菜。
宋家不是规矩大的家庭,都是自家人,也犯不上分桌而食,一家人才热热闹闹围坐一桌,举杯换盏,相谈甚欢。
吃罢饭,宋姑母一边喝茶,一边对着侄子侄女提起正事:
“我这次来呢,一是来看看你们娘,二也是为茹娘的事儿而来。
宋茹听到姑母提起自己,抬起头,疑惑地看了过去。宋念也是同样的疑惑。
沈氏倒是似有所感,联想到吃饭前宋姑母话里透露出来的意思,以及婆母的愉悦,大概猜到了宋姑母的来意。
宋姑母继续说:
“冯家女婿去了好几年了,茹娘总不能就这么替他守着,更何况那冯家人,也不配让我宋家女守节。”
“茹娘年纪还轻,再走一家,生几个孩子,好好过日子,总不至于晚年凄凉。我也寻摸了一段期间,倒是找了个不错的人家,有意续娶。念哥儿,你怎么看,是否愿意让茹娘再嫁?”
这事儿,宋老太太是最关心的,她可不在乎什么节妇不节妇的,早早就拜托了大姑姐去打听此事。
事实上,整个北方,只有最顶层的家族会对家族女眷的节烈之名颇为看重。
其他家族,固然愿意女眷守节,但对方不愿意,婆家娘家拉锯一段时间,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宋老太太作为亲娘,只得一女,自然不会在守节这件事上较真,宋念是亲哥哥,其实也是一样的想法。
沈氏心下思忖:
小姑子嫁人这事儿,原也不是她能做主的。而且如今瞧着是相处得好,可日后万一有了矛盾,难免伤感情,倒不如早早让她嫁了,也省得老太太担心。
唯一值得忧虑的,就是姑母再嫁,可能会影响家中其他女孩子的婚事。好在自家女儿年龄还小,等她长大议亲的时候,小姑子怕不是都嫁了十几年了,影响已经减弱了很多。
更何况,除非要拿女儿攀高枝,否则筠姐儿嫁到的家庭,也是和宋家门第相当的耕读之家,也不见得会讲究这事儿。
沈氏心下转悠了好几个想法,倒也想通了,忙附和着:
“正是如此。我倒是希望茹娘常在家里,我们姑嫂也好做个伴。只是茹娘年岁不大,又没孩子,难免有些孤单,若是有合适的亲事,再走一家又何妨呢?反正咱家也不是冯家那样的人家。”
宋筠听家里几个人对那冯家都颇为不满,忍不住好奇了起来:
这冯家,到底是怎样的人家?能让一贯脾气很好的宋念都表露不满。
宋姑母确定宋念不反对宋茹再嫁,倒也没急着提男方的情况,而是狠狠吐槽了一番冯家,以增固宋念允许妹妹嫁人的决心。
“大郎,你可犯不上替那冯家作脸。他们当年怎么对你妹妹的,旁人不晓得,你也不晓得?要不是茹娘机灵,如今可就成了一捧黄土了。”
宋老太太对冯家说是恨之入骨也不为过,听了这话,也跟着吐槽了起来。
于是,宋筠就从两个老太太的交谈中,了解了这户人家。
冯家在临县,家里某代出过进士,也曾风光过,只不过后续几代总是止步于科考,虽然还是有些底蕴的人家,却难免意难平。
这也是寒门难以维持社会阶层的原因。某一代出了个人才,下一代资质不够,教育资源不够,或运气不够,原先积累的人脉慢慢断了联系,等再下一代,就更难翻身了。
这样的家族,有的会放平心态,不钻牛角尖,蛰伏下来,等待代代积累,再一飞冲天;
而有的家族,就心态愈发偏激,靠姻亲关系、靠裙带关系,总要挤破头去撕咬出一个席位。
冯家就是第二种,冯宋两家议亲的时候,宋念还没考上举人,原本是入不了冯家的眼,但宋家有个好姻亲,王家。
彼时,王璞已中了进士,刚三十岁的进士,也算得上春风得意了。
别看小说里的男主个个不到二十就跨马游街,其实在古代,五十都能被称一句少进士。因此,王璞几乎是可以预料的前途无限了。
冯家想巴上王家这条线的时候,王家子女三人已成了亲,下一代年龄还小,更何况,也看不上冯家。于是他们左选右选,挑中了宋家。
冯家找了媒婆来提亲,宋家自然不是立刻应了的,也曾托人去临县打听了冯家的名声。
不得不说,冯家虽然偏执重利,还是很会收买人心,在临县风评不错,会定期施粥救济穷人,颇有些乐善好施的好名声。
再打听那冯二郎,据说也踏实勤勉,并无不好的名声,宋念就初步同意了。
等相看一番后,这婚事就成了,宋茹嫁了冯家二郎。
冯二郎此人如何,宋姑母和宋老太太,不甚了解,毕竟死得太早,新姑爷还没上岳家拜访过几次,就被一场风寒要了命。
但冯家如何,她们却颇为了解:
冯家走不出昔日官宦家庭的荣光,哪怕家底早就撑不起脸面了,也要搭架子唱戏。
老太爷老太太要儿媳们晨昏定省、服侍用饭,还要给自家儿孙纳妾蓄婢维持排场,钱不够花怎么办?从外人身上省呗。
于是,儿媳们被无形的鞭子抽得团团转,吃不饱睡不好,对外还要装出大户人家女眷呼奴唤婢的体面。
尤其是宋茹,丈夫早逝,她仿佛带了“克夫”的原罪,更是被使唤得片刻不停歇。
而她的遭遇,宋家原本是不知情的:
固然是临县,可宋家日子刚好过一点,也没有多余的仆人能打发去临县问候自家女儿;
冯家又惯会维持仁善姿态,保证过会过继个孩子在宋茹膝下,续上二房香火。
对宋老太太而言,女人有孩子,就有依靠,想必冯家也不至于磋磨自家女儿,再加上宋茹意愿强烈,也就留她在婆家寡居了。
这一守,就坏了事儿。
带着房子穿古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卧龙小说网http://www.wolong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书推荐:《演戏天后:快穿之小三上位》、《他居然不躲着我》、《七零娇软小知青,被全村最猛糙汉叼回家》、《锦鲤妹妹三岁半,我是全京城大佬的团宠》、《轮回乐园》、《夫人她马甲又轰动全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