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1]斗指丑;太阳黄经为300°;公历1月20—21日交节。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在传统节气中是极冷的时节。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这个气节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期。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虽然在冬至节气是北半球太阳高度最低的时候,但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却是在冬至节气以后的小寒、大寒节气,尤其是大寒节气;
这是因为冬至节气以后,太阳光的直射点会逐渐的北移,但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始终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始终处于散失的状态,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因此冬至之后,北半球的温度还在持续降低,在大寒节气时段温度降到最低,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南北地区在气候上有很大的差异。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是没有小寒冷的;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却是在“四九”的时候最冷,因此大寒节气要比小寒节气更冷。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常年大寒节气期间,我国雨量丰沛的华南地区也仅为5至10毫米。
季节特征
大寒
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虽然表明,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所以,应继续做好农作物防寒,特别应注意保护牲畜安全过冬。大寒时节,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多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
“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语,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对于某些作物来说,在一定生育期内需要有适当的低温。
冬性较强的小麦、油菜,通过春化阶段就要求较低的温度,否则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冬暖,过早播种的小麦、油菜,往往长势太旺,提前拔节、抽苔,抗寒能力大大减弱,容易遭受低温霜冻的危害。
可见,因地制宜选择作物品种,适时播栽,并采取有效的促进和控制措施,乃是夺取高产的重要一环。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常年大寒节气,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仅较前期略有增加,华南大部分地区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华南冬干,越冬作的这段时间耗水量较小,农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并不突出。不过“苦寒勿怨天雨雪,雪来遗到明年麦”。
在雨雪稀少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按照不同的耕作习惯和条件,适时浇灌,对小麦作物生长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这时期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相当冷时期,铁路、邮电、石油、海上运输等部门要特别注意及早采取预防大风降温、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的措施。
农业上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
农事指南大寒节气里,各地农活依旧很少。北方地区老百姓多忙于积肥堆肥,为开春作准备;或者加强牲畜的防寒防冻。南方地区则仍加强小麦及其他作物的田间管理。
广东岭南地区有大寒联合捉田鼠的习俗。因为这时作物已收割完毕,平时看不到的田鼠窝多显露出来,大寒也成为岭南当地集中消灭田鼠的重要时机。除此以外,各地人们还以大寒气候的变化预测来年雨水及粮食丰歉情况,便于及早安排农事。
如“大寒天若雨,正二三月雨水多”(广西)、“大寒见三白,农民衣食足”(江西)、“大寒不寒,人马不安”(福建)、“大寒白雪定丰年”(贵州)、“大寒无风伏干旱”。农事基本定义:要注意清沟培土,防止水害和冻害,清除杂草,防止草害。同时要适当补施分蘖肥,促进苗壮越冬。
长期低温对蔬菜、麦类、油菜、柑橘、茶叶和常绿木草作物都有很大威胁、要注意预防。蔬菜农事1、及时移栽,加强管理。在下旬定植中小拱棚甘蓝,番茄,定植前应提前5-7天扣棚升温,选晴天上午定植,并加盖草苫保温促进缓苗。
对基肥不足的大棚可在大寒后,在作物的大沟内追施鸡粪,翻入土壤中并及时浇水,可提高后期产量。2、继续做好病害防治。加强对灰霉病、叶霉病、疫病、霜霉病、**病等的防治。果树农事柑桔⑴防冻:一月是全年最冷的月份,极端低温在-5℃以下时,很多柑桔品种就会受冻害。
做好抗寒防冻和抗雪害工作,确保安全过冬,是柑桔的重点工作。⑵在春梢萌动前完成清园。⑶修剪:连年丰产和衰弱树的修剪以恢复树势为目的,在春梢萌动时,剪去弱枝、病虫枝和枯枝,短截已结果的枝条。间疏丛状“扫把”枝,内膛衰弱枝“留桩”(2-3寸带2-3个芽的枝条)短截。
⑷喷药消灭越冬病害虫,施重肥,利用果园间种绿肥,开穴深施,同时树盘松土、培土。杨梅做好抗寒、防冻和抗雪害工作,确保安全过冬,是杨梅的重点工作。枇杷以花穗套袋或用花穗下部的叶片束捆花穗等方法,预防枇杷幼果冻害;认真做好培土护根、主干涂白等防冻工作和防雪害工作。
桃继续做好深翻改土、幼龄树整形和成龄树冬季修剪工作。
继续进行新果园土地平整和定植。葡萄、梨仍以冬季修剪、清园为重点,做好发展新葡萄园的定植工作。畜牧农事1、继续做好栏舍保暖工作。
2、家畜饮水不能温度过低,有条件的最好喂给温水。3、草食动物继续要给予人工补饲,必要时增加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4、加强动物冬季防疫工作。5、加强水管保温,防治畜禽缺水。
大寒农谚
大寒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春节)。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农历)。小寒大寒冻成一团。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冻不死的蒜,干不死的葱。
欢欢喜喜过新年,莫忘护林看果园。春节前后闹嚷嚷,大棚瓜菜不能忘。禽舍猪圈牲口棚,加强护理莫放松。春节前后少农活,莫忘鱼塘常巡逻。大寒过年,总结经验。
节前节后多商量,想法再把台阶上。节约过新年,不能狂花钱。年好过,春难熬,盘算好了难不着。好过的年,难过的春。日子要过好,一勤二节约。勤是井泉水,俭是聚宝盆。光增产,不节约,等于买了无底锅。光增产,不节省,好像口袋有窟窿。劳动吃饱饭,挨饿是懒汉。
奔小康勤劳致富,家家都有小金库。人勤搬倒山,人懒板凳也坐弯。懒牛屎尿多,懒人明天多。早起三日顶一工,早起三年顶一冬。靠天越靠越荒,靠手粮食满仓。靠天吃饭饿断肠,双手勤劳粮满仓。
多逛地头,少逛街头。十个懒汉九个馋,有事没事把亲串。吃饭穿衣看家底,推车担担凭力气。量体裁衣,看锅吃饭。夏不劳动秋无收,冬不节约春要愁。兴家好比肩挑土,败家犹如浪淘沙。打长谱,算细帐,过日子,不上当。能掐会算,钱粮不断。
细水长流,吃穿不愁。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节约要从入仓起,船到江心补漏迟。
能叫囤尖省,不叫囤底空。家里有个节约手,一年吃穿不用愁。不会省着,窟窿等着。有钱常想无钱日,莫到无时思有时。燕子衔泥垒大窝。一年不吸烟,省个大黄犍。一天省一把,十年买匹马。一天节省一根线,十年能织一匹绢。平常不喝酒,零钱手里有。勤扫院子清地皮,三年能买一头驴。
一天节省一两粮,十年要用囤来量。院内院外打扫净,过好年来讲卫生。乡富村富家富共走致富路,山收水收田收同唱丰收歌。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东西南北中四方繁荣。据悉,“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但气象专家表示,龙年冬天,前期影响中国的冷空气较强,气温低,比往年同期明显偏冷,进入“小寒”后气温有所回升,即便到了最冷的“大寒”,也没有明显的冷空气活动,反倒比之前显得暖和。
农谚解释
1.“大寒不寒,春分不暖”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大寒这一天如果天气不冷,那么寒冷的天气就会向后展延,来年的春分时节天气就会十分寒冷。
2.“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在大寒时节里,如果能多下雪,把蝗虫的幼虫冻死,这样来年的农作物就不会遭到虫灾,农作物才会丰收,农人们就可以丰衣足食了。
3.“大寒猪屯湿,三月谷芽烂”、“大寒牛眠湿,冷到明年三月三”、“南风送大寒,正月赶狗不出门”从民间流传的说法来看,寒宜冷不宜暖。大寒暖,则对农业生产不利,这方面的谚语有很多,谚语表明:大寒节气天气暖湿,预示阳历2-4月份的低温阴雨严重,对春耕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4.“大寒日怕南风起,当天最忌下雨时”“大寒”当天的天气曾经是农业的重要指标。只要这一天吹起北风,并且让天气变得寒冷,就表示来年会丰收,相反,如果这一天是吹南风而且天气暖和,则代表来年作物会歉收;如果遇到当天下起雨来,来年的天气就可能会不太正常,进而影响到作物的生长。
当地习俗
小寒之后过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其间还有一个对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腊八,即阴历十二月初八。在这一天,人们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是人们过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大寒迎年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过了大寒又立春,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年节恰在立春前后,大寒一到年味渐浓。大寒节气由于近年,这节气期间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这节气期间,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腊味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作为年尾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虽是农闲时节,但家家都在“忙”——忙过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风俗。所谓“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民间会有一系列活动,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风俗,分别是:“食糯”、“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腊味”、“赶婚”、“趁墟”、“洗浴”、“贴年红”等。
“食糯”,就是大寒节气这天,古人流行吃糯米制作的食物。
“纵饮”,指放开宴乐,纵情饮酒。东汉蔡邕著作《独断》收录有:“腊者,岁终大祭,纵吏人宴饮也”。
“除尘”,又称“除陈”、“打尘”,就是大扫除:“家家刷墙,扫除不祥”,把穷运扫除掉;反之,“腊月不除尘,来年招瘟神。”除尘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进行,即“祭灶”日,除尘时要忌言语,讲究“闷声发财”。
“糊窗”,就是用新纸裱糊窗户,“糊窗户,换吉祥。”为了美观,有的人家会剪一些吉祥图案贴在窗户上,故又称“贴窗花”,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五进行。
“腊味”,“腊”的本义是“干肉”,亦指肉类食物的处理方法,把肉类以盐或酱腌渍后,再放于通风处风干。关于“腊”,在《周易》与《周礼》中有“肉甫”和“腊味”的记载。这时节的天气少雨干燥,吹西北季候风,肉类不易变质且蚊虫不多,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故有“腊月”、“腊冬”等别称。小寒、大寒所在的岁末十二月有多种称呼,其中最为熟知的当属“腊月”这一别称。腊月已近年,民间有在腊月为过年腊制年肴的习俗活动。
“赶婚”,古说腊月底诸神上天“汇报一年工作情况”去了,这时的人间百无禁忌,赶在这时婚娶不用挑日子,又是农闲,所以旧时民间景象是“岁晏乡村嫁娶忙”。
“趁墟”,购买日常用品,置办年货。墟期按约定俗成,分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日。除十号外,天天都是墟日。旧时每逢墟日,无论是弯弯曲曲的小路,或是平整宽阔的大道,趁墟的人流络泽不绝。
“洗浴”,与“除尘”有相同用意,是搞好个人卫生,寓意洗去一年烦恼和晦气。所以年底再忙也得理个发、冲个凉,即老话所说的“有钱冇钱,洗净过年”。
“贴年红”,即是贴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窗花等的统称,因这些是过年时贴的红色喜庆元素,所以称为贴年红。贴年红是传统过年习俗,增添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新春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大寒迎年”的风俗还有不少,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一些风俗至今尚存。
气候特征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此种环流调整时,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我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及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便会出现持续低温。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根据我国常年的气候数据统计,我国北方地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间段是在每年的公历1月中旬(10日—20日)。每年的小寒节气从1月5—7日开始,一个节气约15天,中旬恰在小寒节气之内;因此,对北方大部地区来说,小寒的确冷于大寒。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却是大寒节气时最冷;南方的大寒节气一般从1月20日开始,1月下旬恰是南方一年中最冷的时段。
节气文化
数九寒天
一年中当最寒冷的时段便是"三九、四九天",而“四九”处在大寒节气内。数九,是从冬至逢壬日数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最冷时段在“四九”,物极必反,“四九”峰值过后气温逐日回升,当数至九个九“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与数至“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春深日暖”相对应的只有我国部分地区。
文学创作
元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
相关诗词还有宋邵的《大雪呤》
大寒吟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
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村居苦寒(唐 白居 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节名排序
众所周知,二十四个节气起源于我国北方黄河流域。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是没有小寒冷的,既然小寒更冷,那为啥古人要在小寒后加一个大寒,而不是倒过来排列呢?据说是这样的,古人特别讲“物极必反”,认为寒暑交替的“天道”是寒冷之后迅速回暖,如果先大寒后小寒,从字面上就找不到最冷后“回暖”的感觉了,所以把大寒放后面,让大寒后回归立春,这才符合“物极必反”之道。还有一种说法,是因冬季最后的这个节气与夏季最后的节气“大暑”相对应,所以才称为“大寒”。
节气饮食
大寒节气,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在廿四节气中,大寒是极冷的一个节气,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因大寒与立春相交接,在饮食上也顺应季节的变化。在一些地方民间有大寒吃糯米饭的习俗。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也有一些地方有打年糕、做糍粑的习俗。年糕是过年的常备的食品,流行于南方各地。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多在贵州、重庆、四川、湖北等地区流行。
节气养生
冬天三个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大寒是冬季六节气之一,此时天气寒冷已极。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
尾牙祭
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时甚至连我国最大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
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
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第二年要解雇谁。因此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饮食变化
大寒节气,时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2009年春节就包含在大寒节气里。因此这样的大寒节气里,除干农活顺应节气外,还要为过年奔波――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
同时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此外,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的影子。
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求得新年节好口彩。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又因为大寒与立春相交接,讲究的人家在饮食上也顺应季节的变化。
大寒进补的食物量逐渐减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春天万物的升发。广东佛山民间有大寒节瓦锅蒸煮糯米饭的习俗,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安徽安庆有大寒炸春卷的做法。
节气养生
冬三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所以此时应该早睡晚起,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凡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大寒是冬季六节气之一,此时天气寒冷已极,故名大寒。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
意思是说,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对于冬季进补,医学专家都有着自己的观点:
一、有着许多的专家持反对态度: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代人的体质与以前大不相同,没几个虚的,所以在秋冬进补和预防疾病时,要考虑这种体质变化。”
二、但也有持支持态度的:冬令进补,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医进补法则,历经考验,其效果不用置疑。
三、中医的精华是“辨证论治”,因而大多数专家支持“认清体质,辨证进补”。
《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吕氏春秋·尽数》提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辩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
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并非被动的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以其防御外邪的侵袭。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这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总结,也说明了人们对身体调养的重视,借此之节气,重笔女士调养之法:
1.本节气最需预防的是心脑血管病,肺气肿,慢支气管炎,早晨和傍晚尽量少出门。
2.注意保暖,外出时一定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围巾。
3.早晚室内要通风换气。室内取暖时要在地板上泼些水或凉一些湿毛巾之类以保室内湿度。要多喝白开水,补充体内水分。
4.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坚持脸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法,以此来增加机体的抗寒能力。
超普通的圣杯战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卧龙小说网http://www.wolong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书推荐:《斗破之我居然是萧家老族长》、《这游戏也太真实了》、《斗破之我叫纳兰叶》、《镇国战神叶君临》、《网游之王者再战》、《禁区之狐》、《无限之命运改写》、《我转生就超神》、《美漫:开局指导蝙蝠侠》、《王者时光微微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