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蕾蒂娅来说莫斯科并非是趋之若鹜的目标,这点在德军总参谋部那帮老参谋眼里相当奇怪,但蕾蒂娅自己知道原因:那就是无论如何台风最多只能持续到11月,不然12月份苏联人的援军上来的,德军的人数就不占优势了,这样将会对德军冬季防御带来巨大的麻烦。
说一个所有人都容易被误导的事实,其实元首起初的目标是南部的基辅和列宁格勒的工业区和资源,而其手下的将军则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包括情报和德军长期的机动战与歼灭战思想从而让他们一直想打莫斯科追求决战。而1941年基辅和莫斯科的选择问题我此前说过就不再提及,主要有趣的是古德里安这帮人的甩锅行为,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元首是一直按照自己的思路行使的,为什么元首会坚持攻击莫斯科呢?
其实是因为,台风作战是古德里安等人强烈要求的,然后就是台风初期的巨大成功,这就让元首自身也没多少关注于台风行动的细节,但是11月份,那些德军将领遇到了困难,但是他们不敢也不可能跑去找元首说他们错了他们没办法打下莫斯科,那个时候德军依旧因为莫斯科这块肥肉而动员到了最后一盎司的能量,因此那批将军决定再打一次,因为他们也相信他们能够做到,这就是11月秋季攻势最后在哈尔德等人的设计下通过的重要原因,如果手底下将军们不同意,哈尔德也不可能置他们的意见于不顾。而最后就是12月的巨大反击,我可以随手掏出古德里安找元首谈话的一个例子,他们提及冬装,然后元首一脸吃惊的表示前段时间他下令运输冬装了,然后叫来了军需总监才知道冬装由于种种原因还在波兰。然后就是有关于围绕构建防线的争执。随后,古德里安和霍普纳一波爆炸操作自己带着装甲部队溜了;再然后就是元首撸掉了布劳希奇,自己上线手操要塞战术避免了拿破仑式的灾难。
古德里安不能说全是甩锅,也不能说元首自己对于前线的不查毫无罪过,但是台风的实行过程一直到11月甚至是12月都有些军方自己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味道,也难怪元首总是对那些自恃的将军们感官很差,而且元首那强大记忆力总是能时时刻刻反驳:你上次不是这么说的然后复述一遍。这一点从政治来说的确也不是个成熟的政客。当然我也无意为台风期间元首的操作开脱什么,只是单纯叙述一下事实。而这个事实却很少有人看到。很多人都被那些德国将军的回忆录和朱可夫的那骇人听闻的说法:以为希特勒无视其最高统帅部的意愿,坚持下令恢复对莫斯科的冬季攻势。认为希特勒反对厌战的最高统帅部,并被苏军损失的虚假数字所迷惑,从而使“中央”集团军群落入了毁灭的陷阱,就像库图佐夫公爵对付拿破 仑那样而产生了偏见,元首的一切行为都是从心的,而且几乎没有变过,台风作战期间元首并没有过多干涉过德军的行动,那为什么元首会制止德军的撤退那?那就只能从元首自身的性格一系列出发去理解了!
但对于苏联来说,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歼灭战却是一场彻彻底底的灾难!莫斯科已经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恐慌了!各位不要以为莫斯科就是一个莫斯科市啊,莫斯科辖区其实超大的。10月17日莫斯科西南方100英里处的卡卢加早已沦陷,德军已经距离莫斯科不到100英里了。感谢布良斯克区域的不费一兵一弹就拿下的关系,在那附近,德军知道了在泥泞期,苏联人是如何运输的了。德军通过用一些他们用不到的军用物资弄到一些当地农民使用的那种小而结实的马匹,另外还有他们轻巧的农用大车,以此来为德军运送补给物资,那些大车每辆可运送几担的货物。这一做法给德军的后勤获得了成功。因此就算摩托化车队被困在泥泞中时,这种小小的农用大车依旧得以顺利通行。因此莫斯科这一最高战利品刺激着德军将士们付出了最大的努力。
德军的后勤压力在蕾蒂娅和施佩尔等人的努力下已经大大好转了,冬装的下方也得以提前,而且,蕾蒂娅也在里宾特洛夫的帮助下成功下会面到了具有威信的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和白俄罗斯民族主义者-斯捷潘·班杰拉和拉达斯劳·阿斯特罗夫斯基。乌克兰问题比较好解决,因为乌克兰人一直深恨苏联布尔什维克,而且乌克兰独立也是他们一直梦寐以求的,如果德国人愿意支持他们独立那当然是抛来的橄榄枝,当然了,为了其政权稳定,不可避免要加入部分亲德的乌克兰民族主义政治家,出于大国政治考虑,班杰拉做出了妥协,班杰拉自然清楚德国人愿意支持自己独立的目的是对付斯大琳,但他也乐意,毕竟这依旧是独立,而且德国人对自己的政治需求很少主要是经济需求,德国人想要自己提供粮食和矿产同时愿意用军备和工业设备,解散集体农庄等条件来交换,甚至还可分到部分波兰的利益,这就让班杰拉觉得很满意,虽然目前只是个设想,但这明显不是不能沟通。
而白俄罗斯就有些复杂,这里牵扯到很多奇怪的原因比如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国家关系,不过有一点好,白俄罗斯的反布尔什维克份子也是反J犹W份子。德国人很容易和白俄罗斯人找到共同语言,在1941年明斯克战役之后至少有12万人选择和德国人合作,在支持白俄罗斯独立后,那样的人只会只多不少,而且白俄罗斯人希望从莫斯科的高压之下解脱也是事实,最大的问题是:白俄罗斯是将来建成资产阶级共和国还是社会主义共和国,这个问题一直没能解决,对此蕾蒂娅表示德国不干涉,只要是民族主义政权并以政治亲德为前提的话,到底是资产阶级共和国还是社会主义共和国对德国来说没有任何影响,不过这件事情可能要拖很久才能吵出个结果来!
波罗的海三国和东方国家的独立无疑让德国总参谋部和最高统帅部松了一口气,这就意味着他们一线的野战部队可以摆脱无穷无尽的游击队,那些游击队可以交给那些国家的国防军解决,而德国也能较之前更安全的建设基建设施,毕竟这事情对东方国家自己有好处,他们也没有拦着的理由,因此三方交易的初步还是很成功的。
现在,轮到莫斯科了。
10月19日党卫军“帝国”师到达了距离莫斯科62英里的博罗季诺。
而这是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点。历史上1812年,拿破仑在这里走上了失败的边缘。而1941年,斯大琳也打算打算在这里遏止蕾蒂娅的进攻。为了做到这一 点,她仓促调来了她这个时期能调来的最好的部队——来自西伯利亚的精锐之师,那些来自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西伯利亚步兵第32师,改师拥有三个步兵团和两个新配备了T-34和KV -2的坦克旅。斯大琳开始从远东前线调集部队。斯大琳是幸运的,因为她能够承受得起这样做的代价。她从她的间谍-德国驻东京大使的顾问:佐尔格博士,那里获得了可靠的情报。对斯大琳来说,佐尔格的价值超过了一个集团军。不过这也会是斯大琳所能收到的有关于佐尔格的最后一次通信了,因为盖世太保已经盯上他了,10月17日,就在布良斯克战役一结束,蕾蒂娅就亲自召回了佐尔格,盖世太保就在等着这一时刻。
为了胜利,苏军投入了他们新研制的多管火箭炮——喀秋莎,德军士兵称之为“斯大琳管风琴”,这种武器凭借着其高爆碎片效果,总是能造成严重的破坏。而且在博罗季诺,苏军的T-34坦克也第一次以大规模编队的方式投入战斗。由于德军并不总是有88毫米高射炮可用,步兵们不得不利用反复防御拉锯近战对付这些T-34坦克。战斗结果不止一次出现前途未卜的局面。武装党卫军“帝国”师遭受的伤亡极为惨重,甚至它的第3团不得不被解散,幸存人员被并入“德意志”团和“元首”团。装甲集群防区内所有可用的大炮都被集中起来,交由第 128炮兵指挥部的魏德林上校指挥,他得到的命令是集中炮火在苏军防线上为武装党卫
军的士兵们打开一个缺口,这些党卫军士兵带着视死如归的勇气向前冲去。首先,德军火焰喷射器连使用了他们带有遥控电击发的装备,然后突破敌人的雷区,接着是铁丝网,接着又是碉堡群。经验丰富的突击小组冒着敌人高射炮、
反坦克炮以及迫击炮所组成的密集火力向前冲去,并在近战中击退了苏军坦克发起的反击。 地狱之门敞开了。尽管苏军的强击机不断地在头顶上轰鸣着。德军第8航空军的战斗机在依旧滚滚浓烟中来回穿梭为下面的德国陆军兄弟撑起空中保护伞。 急救站里忙碌不堪。武装党卫军“帝国”师师长-武装党卫军上将豪塞尔也身负重伤。一排排的伤员躺在地上;幸运的装甲兵还能穿着他们的黑色制服,但步兵们的军装却早已破旧不堪,武装党卫军的士兵们穿着斑点迷彩服。死者、重伤者、烧伤者,或是在肉搏中被打死的人遍地都是。愤怒使双方士兵都杀红了眼,每一处阵地都要经过反复的争夺。
西伯利亚士兵顽强据守的阵地终于被撕开了一个缺口。“帝国”师辖下的“德意志”团 和“元首”团冲了过去。此刻根本无暇开枪射击,工兵铲,手榴弹和枪托成了他们的交手武器。几个西伯利亚连队遭到来自身后的袭击,他们隐蔽在高射炮、反坦克炮以及机枪阵地的凶墙后负隅顽抗,结果在激烈的白刃战中被德国人的手榴弹和冲锋枪打垮。德军第10装甲师的步兵团也参与进类似的战斗中。 他们所在的战场,正是130年前拿破仑为之奋战过的。他们冲击着被苏联人顽强防守、具有历史意义的谢苗诺夫斯科耶陡坡。
西伯利亚的士兵们徒劳地抵抗着。 那支西伯利亚步兵第32师在博罗季诺的高地上全军覆没。莫斯科公路上,保卫着莫斯科的第一道防线已被德军打开。第10装甲师和武装党卫军“帝国”师穿过积雪覆盖的田野,朝着莫斯科
冲去。苏军防御部队的最后抵抗被打垮了。 1941年10月22日,莫扎伊斯克失陷,而它就在莫斯科的大门外公路路程只有60 英里的地方。这条公路从莫扎伊斯克直通苏联首都。
莫扎伊斯克沦陷的消息传到了克里姆林宫,斯大琳同志的心跳仿佛停滞了数秒。这个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刚刚她和丘萝莉以及罗瘸子签订完了《租赁法案》。还在和外国公使举杯庆祝,结果人德国人就快到莫斯科了。而这个消息也在民众中流传-“莫扎伊斯克丢了!德国人马上要来了!”
斯大琳有些无奈的下令焚烧部分机密文件,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这在民众眼里却是灾难性的-就在室外温度下降到摄氏零下30度时,克里姆林宫的烟囱里冒起了浓烟。他们正在烧毁无法带走的机密文件。《租赁法案》的事实苏联人自然也知道,但谁都没法打保票,谁都知道列宁格勒岌岌可危,阿尔汉格尔斯克面临严重威胁,但这些物资能否及时交付呢?谁都不知道!而德国人会不会再次赢得与西方列强的赛跑呢,就像他们在1939年前赢了克里姆林宫那样?
本来就人心惶惶的莫斯科在五天后得到了令人震惊的消息。
五天后,10月27日中午12点50分,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会见了美国大使斯坦哈特,并告诉他,整个苏联政府,除斯大林外,都已离开莫斯科,外交使团也将被疏散至莫斯科东面525 英里的古比雪夫。每个人携带的行李只限于他(她)随身所能携带的。 这一消息传遍了整个城市,特别是当人们获知列宁的水晶棺将从红场的陵墓中转移时,
恐慌终于彻底爆发了-“德国人真的来了!”
那些住在莫斯科,靠近莫扎伊斯克公路的苏联平民们自发地纷纷竖起耳朵,留意聆听着任何类似坦克的声响。在莫斯科,任何事情都被认为是有可能发生的。
整座城市变得紧张起来。如果压力变得过大,一切都将失去控制。1941年10月29日,莫斯科的神经已达到临界点。各种耸人听闻的传言满天飞,什么政府已经逃离,外交使团已离开莫斯科,列宁这位革命之父的水晶棺已被转移到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地方这类的。而且这些故事和传言都传达着一个恐怖后果:“德国人已兵临城下。”有些煞有介事的人还会悄悄加上一句:“德国人的坦克随时会出现在这 里!”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对莫斯科市民造成了最为惊人的影响。人们突然间失去了对布尔什维克
的秘密警察、民兵以及安全部队的恐惧。面包店外排队购买面包的队列都能够爆发出愤怒的吼声:“我们受够了战争,赶紧结束它!”
最致命的还不是这些,莫斯科开始出现暴行等一切动乱伊始的行为了。第一家受到冲击的商店就位于花园街(蕾蒂娅那家地下国社情报站的隔壁)。一辆满载着罐头食品的货车被洗劫一空,翻倒在地后又被纵火焚烧。
叛乱潜伏在潮湿阴冷的街道上,蜷伏于冰冷的公寓中,与饥饿的市民分享着餐桌。似乎斯大琳的政权摇摇欲坠。她的肖像被从墙上取下;党员证被烧毁。粗糙的传单被仓促印刷出来,当天早上突然间出现在市民们的信箱里。“布尔什维克党的死期到了!”传单上宣布道。另外,上面充斥着反J犹W口号。收到传单的人惊恐地盯着这些煽动性文字。
莫斯科,苏联的头脑,已然混乱一片。莫斯科危机,苏联的天会塌下来吗?还是说斯大琳会出动强权和暴力挽救这一切呢?
从零开始建立大德意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卧龙小说网http://www.wolong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书推荐:《好感度破亿的病娇缠上我了》、《深空彼岸》、《等我穿上小裙子你们就完蛋啦》、《夜的命名术》、《我穿越到全是女孩子的世界》、《异种执行官》、《明克街13号》、《格兰自然科学院》、《软玉生香:医妃每天都想休夫》、《哈利波特之圣殿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