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17年这一年的夏天到来的十分急切。坐在太原府邸书房内的李全穿着一身朴素的衣服,他将衣领拉开,手中摇动着一把蒲扇。他正在思考在这么热的天气中应该如何保证士卒和马匹的健康。这时候有人来禀报阿拉丁老人求见。
随着一声请字,老人进入书房,手中拿着一封信。信封上的红色鸡毛十分的惹眼。
“信是从定州送来的。”阿拉丁老人将信交给了李全,李全忙拆开看,看后流露出他那标志性的阴沉脸。
“这是恒山公武仙的亲笔信,大意是说朝廷有削藩的想法。他希望与河东路合作向朝廷施压。另外约我去定州商议如何向朝廷做出解释。”
“削藩是有可能的,毕竟当年分封九公是不得已而为之。另外大胜蒙古军之后,朝廷的封赏如此之低,极可能有诈。你们中原人怎么说?”阿拉丁老人撵着胡子说道。
“飞鸟尽,良弓藏……但是如果真的有诈,朝廷不是应该重重的封赏,让我放松戒备之心吗?”
“不尽然,以为别人也会从自己的角度思考,这是一个误区。我估计金国朝廷那帮人看到你李全声名鹊起,恨的不行。根本不想跟你装样子。在都城附近有传言说河东军依靠外族人,本身就有谋反的嫌疑。”
“这么说来武仙说的没错?”
“十之八九。”
两个人沉默了半晌。李全很清楚,都督河东路是他理想的重要一步,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谋反。他打算保一方疆土,眼见金国渐渐衰弱。如果一旦有变,大金国而不国的时候,再考虑是否自立。而现在他真的感到两难了。
“那么我现在有必要去一趟定州,见见武仙。”
“不能去!”
“为什么?”
“你为什么如此的冲动,你忘记牙烈了吗?”
李全惊而无言。过了很久他喃喃自语挤出了几个字。
“我不想丢掉……”
“是不想丢掉河东路?不想丢掉争天下之梦?还是不想丢掉性命?”
李全惊异于这位异族老人的智慧,他对自己看的居然如此透彻。
“老人,如果朝廷的削藩令下来,诸藩必反,到时候金国一片混乱,恐怕我们所有人都会成为蒙古人案板上的鱼肉,朝廷那帮人是不会懂这个道理的。现在最好的方法就是藩镇之间的联合,无论真假,只要有个态度,朝廷方面不能不考虑削藩的风险,或许他们会放弃这个念头。”
阿拉丁老人稍微调整一下坐姿,捋着花白的胡子,闭上眼睛思索着。而后他睁开一只眼睛看着李全。
“李全,你以前和武仙见过面吗?”
“没有,从没见过。”
“那么说明他不知道你的长相。我有办法了,黑鸦军武贲校尉刘洪身形和你相似,让他戴上眼罩假扮成你李全的模样去……”
“绝!对!不!行!”李全厉声打断了阿拉丁老人的话。“我绝对不会让别人替我去冒险。”
“我的兄弟,我知道你是个有底线的人,但是有些谋略不得不把人的底线放在一边。”
“这次一定要去,并且必须我亲自去,您不要多说了!”
“愚蠢,愚蠢!”老人气得跳起多高,转身就向门口走去,他此时心中一定对李全这只倔牛又气又怜。
他走到门口停了下来,但并没有转回身来。背对着李全说:“其实这次我是来道别的。”平时谦和的老人此时的声音稍带悲凉。
李全被骂了愚蠢,本来也是气。但是听说道别心头一紧站了起来。
“什么?”他希望是自己听错了。
“不要觉得惊讶,我要回国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蒙古人与花剌子模开战了。我必须回国出力,说来蒙古人开始西征这件事也是有我的责任。”阿拉丁老人指的是给成吉思汗的那封信。
“那你什么时候走?”李全知道这种情况任谁都会回国。
“明天。晋阳公,如果一定要去定州,请多带兵马。”
“我会的。”说完李全目送着阿拉丁老人走出了他的书房……
第二天李全带着妙真达龙等人在太原城西门为阿拉丁老人送行。而汪世显和完颜开镇守忻州,刘二祖镇守潞州,三人并没有来。
阿拉丁老人一行三辆马车,以及几十匹马,几十封骆驼。人员除了几名脚夫,其他的都是他的佣人和随从。大商人平日的生活相当富足阔绰。然而在太原城这些年他没有置办任何的产业,除了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老人什么也没有带走。
老人和李全向着对方走过来,双方交换了不舍的目光。昨天的情绪波动似乎更能衬托这离别的愁闷。
“老人……”李全有些动容,也难怪,这个当初怎么看怎么可疑的异族游历者和商贾,而后却变成了整个河东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谋,现在要离别,已经是整整七年。人生有几个七年?又有几个人能不求回报的一直帮助自己。
阿拉丁老人一直以来都是彬彬有礼,并且从不过多使用穆斯林礼节,而这次他捧起李全的脸在脸颊左右各亲了一下,像是亲吻自己的孩子。
“李全,去定州一定要防守井陉口,多派探马,斥候,保证没有埋伏再缓缓前进。”
“老人……”李全笑了笑“你一直不会称呼中原人,其实我们中原人称呼对方是叫字的。”
“哈哈哈哈!孝之!”伴随着大笑老人乘上了他的马车。
“孝之,谢谢你让我这个一生追逐利益的人,在暮年的时候明白,灵魂是会闪光的,而且无论是何种民族,何种宗教,何种时代。”老人顿了顿“孝之,等到你从定州回来,我也赶走了蒙古人,到时再相聚吧!”
“一言为定!”两个人约定着,似乎这种约定是一种力量保佑着他们两人能有更好的运气。
道别之后老人甩动缰绳,一行人迎着夕阳前进。离别就是这样,有些人相识相知而后离别,每经历一次这样的离别,最好都在心里自问一声“再见是何时何地?”不要问出声,因为可能没有人能够回答。
送别阿拉丁老人之后李全着手准备前往定州,达龙孟宪随他一起去,并带三万兵马,其中骑兵一万,步兵三万。另外将完颜开调回太原以防不测,留下汪世显防守忻州。
临行的前一天,李处月跑到父亲身边叮嘱他早点回来,之后便和一名年龄相仿的小伙伴抱出去玩耍了,听妙真说处月最喜欢跟这家姓解的孩子玩,他父亲好像也在军营中。
看着两个孩子蹦蹦跳跳的走远,不禁让李全想起久未相见的壇儿。
“就算是为了孩子们,我也要去冒这个险。”李全想。他认为去见武仙是制止这场可能发生的无意义的战争的最好方法。翌日李全向东启程。
几天后他们来到娘子关,这座关隘本命“苇泽关”,后因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大将军柴绍的夫人平阳公主曾在这里镇守,而得名“娘子关。”
从娘子关出来后,李全他们一行人便走在在太行山山麓之中,这就是井陉口。队伍两侧都是二,三十丈高的峭壁。中间形成一道崎岖的山谷作为通路。山谷最狭窄的部分只能并排三,四人通过。谷底潮湿,雾气很大。
李全一生经历过大小战役无数,但他从来没有使用过伏兵。走在山谷中的他不由得想到在这种地形上伏兵果然是大杀器。像这种山谷只需埋伏百十人,像他这种几万人的军队都休想通过。如果后方再被断了粮道,全军就只能在谷间饿死。或许在他们走过的路上就不知倒着多少具绝望的尸骸,而这似而隐,似而显的雾气,就是他们的怨气化成的。
李全强迫自己停止胡思乱想,同时他感觉身上冷冷的不太舒服。
好在什么都没有发生。李全一行穿过了井陉口,他们毫无阻碍的进入了井陉关。守关的是武仙的亲弟弟武赦,士兵只有五千名左右。
武赦很谦和,他告诉李全自己已经派人去通知他在定州的兄长,并给李全提供了一些补给,还在他的地图上标注最近的行军路线以及附近的水源。千言万语总之一句话:“武仙想早点与李将军会面。”
稍作整顿李全等人再次出发,他们派出探马并且缓慢的前进。大家更担心的是快速行军骑兵会践踏了农田中的作物。至于埋伏,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能怎么埋伏呢?周围一切看起来平和而安静。
“主公。”达龙打马到李全面前,全身黑色战甲的他却骑着一匹白马,更显得英武。
“我觉得有点不对劲。太静了,甚至大路上行人都很少,请给我两千人,我想要在井陉口驻扎以防不测。”
“达龙去吧,原计划也是这样的。”同样李全也感觉出这种异样。达龙带着两千骑兵转身向井陉关出发。李全看着他的背影不由得赞叹。
一天中这种异样的感觉一直缠绕着李全的思绪。他说不上来这是种什么样的感觉,只能说是一种不和谐感。
他们按照地图的标记来到一座小土山上,这里有水源也可以远远的望到定州城。李全想在这里修整一下。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农舍,河流,田野,树林,一切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河北平原果然无险可守。”李全想起一句兵家旧言。
“那是什么?那些沟。”有人发现一些异常。李全的注意力顺着众人的手指延伸过去。
是一块平坦的泥土地,这似乎是人工处理过的田地,在小土山的西北放有十亩见方。怪异的是地表有一些笔直的沟壑。说笔直更像是笔画,这些沟壑链接着灌溉渠,渠水不知道是何时开始向沟壑灌水。这些像笔画一样的沟壑灌水之后居然可以辨认出来,仔细看去是四个大大的汉子。
“李全谋反”
众人惊异。“有埋伏!”有人大喊起来。
与此同时定州城城门打开一支三万人左右的人马出城向他们奔来。而就在土山脚下,农舍后,稻田里,树林中传来种种异动,肯定都有埋伏。而他们身后的正南方向约五六万兵马呈半月阵型从地平线中跃动出来,如同排山倒海向他们疾驰而来,想要包围他们。半月阵中一杆大旗在空中飘摆,上有绣字。
“金 右副元帅 完颜”
骑背上的风与寒光参赛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卧龙小说网http://www.wolong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书推荐:《武帝隐居之后的生活》、《赤心巡天》、《青葫剑仙》、《武林之王的退隐生活》、《地煞七十二变》、《光阴之外》、《烂柯棋缘》、《一人得道》、《江湖舔狗也能当上掌门》、《诸世大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