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至七十章的剧情,由一部经典的漫画作品串联,它就是日本国民级体育漫画《灌篮高手》。在这份资料里,我们将对《灌篮高手》的前世今生进行简短的介绍,并以这部传世名作的艺术价值为讨论重点,分析《灌篮高手》作为一部艺术作品,有哪些值得称道的地方。
这也是“二次元青春档案室”这个系列,第一次以一部其他的二次元作品为讨论主题。以后有机会,还会对故事中出现的其他作品也进行探讨。
《灌篮高手》于1990年开始刊载于《周刊少年JUMP》,后者为日本无可争议的第一漫画连载杂志。作者井上雄彦,本名成合雄彦,1967年生于日本鹿儿岛——和著名歌手中岛美嘉、中孝介、人气偶像柏木由纪、历史作家海音寺潮五郎是老乡。
在连载《灌篮高手》之前,井上已经发表过一部篮球主题的漫画了。他的出道作《紫色之枫》,1988年入选第35届手冢赏(《周刊少年JUMP》所属出版集团集英社主办的新人奖)。看看这部作品的名字,有没有想到什么?没错,这部作品的主角,正是流川枫的原型角色(其实他就叫流川枫,而且故事中与主角对立的小混混叫……赤木……)。
而另一部重要作品发表于1989年,叫作《喜欢红色》。看到红色,有没有想到什么?对了,主角正是樱木花道的原型。同样的,主角也叫樱木花道,而且晴子(这部里晴子是眼镜娘哦!)、樱木军团等重要角色都有登场,三井寿的小混混形象也初见倪端。不过,这部作品以校园生活(恋爱、打架)等为主题,和篮球没有什么联系。
经过两部作品的试水(期间井上还在《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了一部侦探漫画,但仅仅连载了12话就宣告完结),井上在《喜欢红色》刊登之后,便于1990年开始了《灌篮高手》的连载。这一连载,就是六年。
井上在这六年里,慢慢雕琢出了一个漫画史上永恒的传奇。
这部作品的影响力,就不在这里反复赘述了。无论是销量,还是评价,乃至社会影响,这部作品已经在所有的领域证明了自己。
在这里,让我们抛开所有的这些赞誉与成就,仅仅用艺术的眼光审视这部作品,看看它到底优秀在哪里。
这种优秀,归根结底,在于井上对“艺术”,抱持着最纯粹的尊重与热爱。
其一,《灌篮高手》的创作理念始终如一,不对市场和资本进行无底线的妥协。
在《灌篮高手》之前,篮球是日本漫画界,一个极其边缘的题材。体育题材的漫画,棒球和足球题材才是当时的主流。最终卷的末尾,井上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
“在访问和来信里,曾屡次被问到‘为何选了篮球做题材’这个问题。在开始连载时,篮球漫画的确是寥寥可数,在日本称不上是主流运动。在制作草稿(正式绘画之前的素描)的时候,编辑曾多次对我说:‘在这个世界(漫画界),篮球是一种禁忌。’意思是叫我做好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大概是)。”
但即使如此,井上依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篮球题材,只因为篮球是他的爱好,他除了篮球,没想过其他的题材。他甚至说,“当我想到当时除了那题材的漫画便从来没想过其他的时候,我就会感到如果自己没有遇上篮球的话,实在不知道是否会成为漫画家”。
如果集英社因为短视,将井上拒之门外,这个世界将失去多么美丽的一块瑰宝?所幸这一切没有发生,我们也得以在这个时代,邂逅伟大的经典。
而这种对理念的坚持,更是贯穿了《灌篮高手》整部作品。1996年,《灌篮高手》宣告完结,但结局却出乎当时许多人的意料——主角们并没有夺得全国大赛的冠军。这与《周刊少年JUMP》的期望可谓是背道而驰。这部杂志的战略方针是,人气作品必须一直连载下去,直到实在连载不动。井上不愿继续再画下去,但编辑显然不这么想,两边矛盾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井上与《周刊少年JUMP》的决裂。
如果井上真的遵照《周刊少年JUMP》的意愿,将故事继续下去,《灌篮高手》还能达到现有的高度吗?非常令人怀疑。尽管我们不能假设没发生过的事,但只要仔细想想,心中便能有数。在山王篇里,故事情绪被推到了顶点,接下来的剧情,该怎么超过这个顶点呢?
有始有终的故事才是好故事,不完美的青春才是真正的青春。在创作时,考虑得最多的不是怎么构筑一个完整精巧的故事,而是为了满足剧情推进带来的**,无节制地将故事拉长再拉长,让主角们横扫世界、天下无敌,这样的创作态度,是对艺术、对观众负责的态度吗?
《灌篮高手》显然是负责的。
其二,《灌篮高手》作为一部漫画,素质无可挑剔。
相信每个读过《灌篮高手》漫画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赞叹井上画功之精细、人物肢体神态拿捏之准确、细节之用心、分镜之传神、节奏掌控之到位……画面好看不说,读起来一气呵成、行云流水,仿佛每个画面都在移动,脑海里能自动构筑出一部动画——这一点到了全国大赛篇尤其明显,无怪乎太多人都在苦苦等待动画版的全国大赛。
全国大赛与动画的关系是个有趣的话题,马上会讲到。这里想说的是,井上的高超画功,并非一蹴而就。整部《灌篮高手》,同时也是井上雄彦作为一名漫画家的成长记录。
如果按顺序一直读下来,很容易就会发现,井上的画功一直在进步。漫画早期,井上还多少保留着《紫色之枫》和《喜欢红色》的青涩。而到了中期,井上的画功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到全国大赛,他的技艺已臻化境,可以说将“漫画”这种艺术载体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井上在全国大赛篇,将漫画的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漫画有别于其他艺术载体的魅力是什么?在于所有的效果,包括声音、动作、镜头、叙事,全通过静止的画面来实现。优秀的漫画,能让读者仅仅用眼睛看画,就能在脑海里得到媲美影视的精彩效果。
而《灌篮高手》,正是把这种效果,做到了登峰造极。每个人都在脑海里,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全国大赛。动画真的能将这样的效果展现出来吗?恐怕不能。
所以,我们与其在期待全国大赛动画化,不如说是在期待,有人能把自己脑海里的感动还原到现实中。这个愿望,有一天能实现吗?
最后,《灌篮高手》蕴含着一份最质朴、又最炽烈的赤子之心。
具体例子,我想每个读过漫画的人,都再清楚不过。无论是“教练,我想打篮球”的浪子回头,还是“现在放弃的话,比赛就结束了”的谆谆教诲,抑或是“我只有现在啊”的勇毅壮烈……
这些台词,和故事里角色们的性格一样,并不华丽,并不浮夸,只有最简单的情感,最直入人心的感动。
画功的进步靠勤奋,可情感的真挚,只能靠一颗纯粹的本心。
能以一个纯粹的读者身份,邂逅一个纯粹的青春故事,这是最大的幸运。
写到最后,我想聊聊我和《灌篮高手》的故事。
《二次元青春》里,之所以把看《灌篮高手》的剧情安排到高三,是因为在我的高三,《灌篮高手》陪伴我,还有我的兄弟们,度过了最紧张的一年。
那时在班上流传的,是一套盗印的、四页拼在一页的《灌篮高手》,一共四册。是谁带来的我们早忘了,我只知道我们整天读,教室读不够就带回寝室读,熄灯了就钻进厕所读。
当时我们寝室,只剩三个人了。除了我、龚诚原型、秦柘木原型之外,其他人为了有自主的学习环境,都到校外租房走读了。我们仨得以独占漫画,每天挤在一起反复看。尤其是最后的山王篇,前前后后加起来,读了有二十遍吧。
四册漫画,最后只剩三册——有一本像故事里那样被没收了,从此再也没拿回来。
现在看《灌篮高手》,再也没人来没收了,我也在去日本的时候,买到了《灌篮高手完全版》(日版实在太贵只能买后四册了TAT,准备把大陆版的全套给入了~)。现在每次读起,无论有多么忙,依旧会一口气,从山王篇的开始读到结束。
究竟是喜欢这部作品多一点,还是怀念那段时光多一点?我也说不清了。
二次元青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卧龙小说网http://www.wolong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书推荐:《梦于病娇支配之下》、《我不想和你一起重生》、《抖S女仆和M的我》、《重生后也难逃她的爱》、《我的假女友正全力防御她们的进攻》、《女上男下》、《关于我重生到十年前这件事》、《扶她狂想》、《我被变身成女生了》、《女神攻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