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八大晋商下手绝对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应该采取魏彦吾当初刚刚上任龙门的镇守国公时,对龙门的那一票资本家所采取的“温水煮青蛙”对策。
让八大晋商最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炎国来说才是最佳的结局,而不会因为铲除掉一个势力庞大的财团而弄得天下动荡。
龙门的那些资本家和财团与八大晋商比起来,只能算是开胃菜,对后者的打击必须得在军权,财权以及政治方面三手抓,三管齐下,将这个为利卖国的财团组织连根铲除。
通过东厂和锦衣卫提供的情报,池夏雪已经知道这八大晋商的势力已经渗透到了九边边镇,如果自己再不采取行动,到时候很有可能不但动不了八大晋商反而会造成内乱。
于是索性趁现在八大晋商还未发觉自己的意图,而自己这个隆武女皇手里还有不少的权力,就立即让自己信赖的军队和将领去控制九边军权,进而对八大晋商形成各种意义上的包围。
不少因此被调任到其他地方的九边本地军官虽有些怨言,但他们依旧不敢违抗朝廷的调任,只得乖乖去被调任的驻地走马上任。
毕竟炎国的九边边军不是晚唐的藩镇节度使,他们还不敢,也做不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更不用说,许多至今还认为对敌对势力走私贸易不算什么大事的晋商也根本想不到到朝廷要对他们动手。
这些人依旧在那里安心的卖着国,而无丝毫的愧疚与多少警惕之心。
时间将会证明一切,八大晋商早晚要为自己迄今以来的所作所为付出应有的代价。
……
第二日的朝会,则是对麓川之事做最后的定论。
然后不出池夏雪所料,反对派依旧没有放过这最后的机会以理据争,朝堂之上,主战派与反对派再度吵了起来。
隆武女皇池夏雪并不像自己的爷爷——宁武皇帝那样对这些文官完全失去理会的兴趣。
毕竟有时候看着那帮大臣吵吵闹闹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这种大有自己前世近代史上一些国家参议院氛围的朝堂廷议,每次都会让池夏雪对这一世的大炎朝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
(池夏雪穿越转生前没有玩过画中人剧情活动,本书的大炎也不是画中人那个世界线的大炎。)
从某些方面来说,炎国已经具备了超越这个世界和时代的政治现象,若是引导的好,指不定能让大炎的政治体制凌驾于泰拉世界之首。
但现在其实说白了,还是文官集团不愿意勋贵集团和武将重新崛起,他们把控朝政时间长了,自然不愿意自己享受了许久的利益和特权遭到侵犯。
就单说一方面,炎国大规模用武,必然会使得被压制了许久的武将地位重新提升,这就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炎国的矿石病感染者问题并不严重,数量也远不及隔壁的乌萨斯,大体维持在正常的水平以内,从而使得大炎朝的官员们能够抽出更多的资源和精力进行党争。
文官们希望维持现有的政治局面,而勋贵武将们,在不想再被文官集团死死压制的同时又希望立下更多的军功,为大炎开拓更大的领土。所以双方之间的矛盾是必然的。
而这,就需要隆武女皇本人充当那个调节平衡之人,既不能让文官集团继续一家独大下去,也不能让勋贵武将过度掌握武力。
所以眼看双方在朝堂之上争执不下,龙椅之上的池夏雪很是适时的站了出来:
“好了,都别再争了!”
隆武女皇的声音并不高,但是她一发话,下面的人立即躬身行礼不敢再说了。
池夏雪清了清嗓子,然后说道:“大炎历朝历代的陈年旧事,没必要揪着不放,事情总要向前看。真龙先皇时的教训——功是功,过是过,总要查漏补缺才是,最重要的是不能重蹈覆辙。”
“弃安南乃是宣宗年间的事情,距今已有好几百年的时间,而今哪里还能说的清楚?将旧账翻起来,只会让现在的局势更加混乱。”
“臣等失言,还请陛下原谅。”
群臣们躬身道。
池夏雪扫了群臣一眼,而后继续说道:“就如这麓川一战。麓川地处偏远,又多深山老林,我大炎军队败其容易,灭之难,而麓川之南,又有东吁。自持偏远,藐视朝廷。”
“如果南征大军灭了麓川,得益最多却是东吁。东吁去麓川这一对手,则雄霸南疆。朝廷若想压制东吁,必然在滇南行省驻守重兵,此则千里转运战事不息,又有乌萨斯和金人在北,大炎不可避免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
“而如果弃麓川,则大理危矣,滇南行省几近不保,是进也不能,退也难堪。朕也是处于两难之间,但真龙先皇曾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等身为炎皇的后人,决计不能让先祖打下来的王土到了如今却丢土弃民。”
实际上,池夏雪在言语之中夸大了炎国南疆所面临的困难。
如今的东吁早已不如炎前期的时候,现在单一个麓川其实都能与东吁五五开。
而一旦灭了麓川,大炎陈兵南疆,数年乃至十几年之间,各地土司是断不敢再冒犯大炎朝的天威了。
不过很多详细情况,除非是那种专门了解实际情况的大臣,否则大部分文臣对麓川的情况是不怎么了解的,至少并非详细的了解。
池夏雪就不同了,她作为皇帝,接收的到的各方面信息,决计比这些大臣要全面的多。
东厂和锦衣卫就是池夏雪的耳目,而皇宫里大内的秘密档案,就是她的资料库。
这些优质的条件,那些文官哪可能拥有。
再加上麓川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南边,是文官集团利益范围之外,他们自然也不会对此太上心,皇帝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所以饶是池夏雪说破天去,优势也终究站在她和主战派这边。
因此最终拍板——襄王作为南征大军的监军,黔国公沐朝弼则为当地主事人,也代表了滇南行省本地的军事力量,英国公张辅则为南征大军的元帅。
看似给了襄王监军的权力,实际上还是与英国公张辅绑在了一起,而后者显然更有统兵领战的经验。
于是乎,大炎隆武朝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对外军事行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
……
在朝廷上下都在为南征麓川之事做着积极准备的时候,池夏雪则带着卢象升和一些近卫军军官来到了京郊的一处施工工地。
此处正是大炎中央军事学院的施工现场。
自继位以来,池夏雪就将正规的军事院校的建立看作是军队不会再次沦为文官手中争斗的政治工具的象征。
以往许多大炎军队总是容易被文官掌握打压的原因无非是没有文化与传承,而文官却因为当朝制度的确立而拥有源源不断的文官来源。
虽然永乐朝时期,武官也搞了个武举,但是真龙天子之后的武举却是在文官的掌控之下。
道理说白了,就是选举权进阶权和运输补给权全都在文官的掌握之中,勋贵们乍一眼看起来掌握着的五军都督府,但实则只是一个空架子,早已没有和兵部相抗衡的实力。
而池夏雪深知,今后所要干的事情,军权决计是她最大的倚仗。
大炎的旧式军队起码已经有一半是完全靠不住的,她将希望寄托到了新军的建设上。
是指大炎的新式军队,而不是一群新兵蛋子。
卢象升在被池夏雪任命为近卫军的指挥官后,除了近卫军的日常军事训练,就是负责协助皇室军队进行大炎中央军事学院的建造和筹备。
时不时的,池夏雪还会叫上部分心腹勋贵武官一起去京郊的中央军事学院的建造之地视察,今天只是其中一次而已。
为了建造中央军事学院,隆武女皇池夏雪调集了六千多名皇家工兵和十多艘军用工程陆行舰。
按照正规军事碉堡的设计理念进行建造,若是真的在京畿之地发生了战事,这里甚至都能作为军事堡垒进行坚守。
池夏雪对建造中央军事学院这件事情的关注程度也让卢象升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他只要有空就会来此地监管。
一座神似小型移动城邦的军事学院拔地而起,还有从京师到这座小型移动城邦的专用官道,可想而知隆武女皇池夏雪是有多么重视这里。
而且中央军事学院的建立在池夏雪看来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棋。
因为其一旦成功建立,不仅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合格的军事人才,还能稳住武将们的内心。
让他们知道她这个隆武女皇绝对不会像炎国衰落以后的那些皇帝一样,被文官集团们牵着鼻子走。
她池夏雪是要干大事的人,要让大炎王朝重回往日荣光,甚至更上一层楼。
在眼下腹背受敌的大时代下,池夏雪估计今后,尤其是1096年往后,大炎会有一堆的大仗要打,新军的整编和训练绝对不能有任何松懈。
近卫军的各项训练依然按照规定进行,每两月一次大排兵大演习,女帝池夏雪都是亲临的。
她亲自到军队当中接触基层官兵,赐予他们奖赏,让他们知道皇帝陛下一直都在关怀他们。
当然了,士兵们的思想教育也没有落下。要让军队自上到下都知道,什么是国,什么是家,他们到底是在为谁打仗,并且参军光荣,家属优待。
听皇帝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等。
“将士们,听朕指令!”
池夏雪一手挥舞着指挥棒,一手拿着扩音器,面对着集结在军事学院旁边校场上的一众近卫军官兵大喊道:
“预备~唱!”
众近卫军官兵:“军号嘹亮~步伐整齐!大炎军队有铁的纪律!”
“服从命令是天职,条令条例要牢记。令必行禁必止,自觉凝聚成战斗集体!”
“啊~纪律纪律!纪律中有我!纪律中有你!纪律中有无穷的战斗力!”
“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得胜利!!!”
洪亮有力,整齐划一的歌声回荡在校场之上。
前世的《严守纪律歌》被池夏雪带到了近卫军当中,作为必会军歌之一。
她还清楚的记得,前世军训的时候没少被教官逼唱这首歌。
“建斗,按照这样的进度下去,中央军事学院什么时候可以建造完毕并投入使用?还有,第一批军事学院招生你看该如何操作?”
在回宫的路上,池夏雪问着随行的卢象升。
“回陛下,按照臣的估计,再有两个月就能投入使用了,学院的建造都非常完善,陛下需要的设施也都已经准备好了。至于学院的招生,陛下是打算从现役军队中征召学生还是面对民间征召学生呢?”卢象升说道。
池夏雪沉默思考了一会儿,随后说道:“从军队当中选出年轻,文化程度高又有战功的战士进入中央军事学院深造,也可以面对民间征召有志向参军报国的年轻人,年龄定在十八到三十岁之间,招生人数在五千,一切费用由朝廷来承担。”
“臣遵旨!”
……
池夏雪回宫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带着王廷和前往慈宁宫。
英国公张辅已先行一步,前往金陵去集结挑选出来,参加平麓川战事的南方军队了。
与他一起南下的,还有由大量陆行舰所组成的后勤补给队伍。
大炎的陆行舰保有量和产量还是相当庞大的。
池夏雪才刚踏入慈宁宫的宫门,就看见太皇太后孙氏和襄王在里头相拥而泣。
再有一周,就是襄王出发前往麓川的时候了。
和平时代的恐怖直立猿可能无法理解泰拉人之间的生离死别。
以泰拉的现实情况来看,很多时候,生离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死别。
就像沃伦姆德的薄暮的剧情当中,亚叶哪里知道她与安托医生的短暂分开,竟成了永别。
太皇太后当初送襄王去长沙就藩的时候,压根就没有想过,从此以后再也见不到这个儿子,而今她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她很清楚,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而为了不让襄王留在京师,最终死于看不见的政治风暴中,此去麓川,襄王在战事结束后就在当地就藩,绝对不能再返回京师。
今日便是最后见到自己儿子的机会,母子两人失声痛哭,好一阵子才收声。
池夏雪就站在一旁,没有任何打扰的举动,她将时间完全交给了这对苦命的母子。
只是可惜自己的皇兄池敬成,已没有机会再来享受那迟到太久的母爱了……
“母后,儿臣如果能留在京师陪伴母后,这天下,儿臣哪里都不想去。但是孩儿知道,这决计是不能的,如此一来,天下之间,去何地不是去?就算朝臣和陛下允许儿臣回到长沙,不过就是一个大一点的牢笼而已。”
已经看开想通的襄王,双眼之中闪过泪花道。
“你可想清楚了?你既然有此心,哀家就帮你一把,让你能够得到更多的资金和后勤补给,只是滇南地区多瘴气,麓川又是兵危战急之地。此一去,说不定就……”
太皇太后有些哽咽道。
襄王擦干净眼泪,坚定地说道:“儿臣明白,但儿臣不后悔!”
“好!”太皇太后也稳定了自己的情绪,“只是你到了滇南,虚听英国公张辅的,不可擅作主张。”
“儿臣明白!”
母子两人这才将目光放到了站在一旁的池夏雪身上。
“皇帝,你来了。”太皇太后说道。
“臣见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襄王向池夏雪行礼。
“襄王兄。”
在对方行过君臣之礼后,池夏雪本着双方的年龄和辈分关系,也的确应该叫对方一声王兄。
“不要怪朕心狠,这对王兄你和整个皇室来说,已是最好的结局。麓川虽是战事之地,但比起杀人不见踪影的京师官场,已是你最佳的去处。”
池夏雪缓缓开口说道。
“臣明白,臣叩谢陛下的不杀之恩。此去麓川,臣必定为陛下,为大炎守得一方安宁!”
太皇太后一心想让襄王在南征大军中混一个资历,就是想让他多长一点本事,好应对将来的挑战。
所以即便是一个监军的名分,也是费了好大的名声争取过来的。
也因此,襄王一定会好好对待肩负在自己身上的使命。
一周的时间过得很快,太皇太后心中再不舍,也不得不放襄王离开了。
她知道自己的身体,也明白襄王这一去,恐怕今后母子两人再也没有相见的机会了。
池夏雪在襄王离京的当天,与太皇太后一起微服出宫,将襄王送出京师外城门外。
上千禁军和锦衣卫隐藏在暗处负责安保,一身JK装的池夏雪搀扶着同样便装的太皇太后走到了襄王面前。
此时的襄王一身炎盔炎甲,还有着披风。
他见太皇太后走上前来,几步双膝跪在了太皇太后的面前,一手抱着摘下来的头盔,一手支撑在地,连连磕头:
“母后,儿臣去了!”
一直保持庄严端庄的太皇太后孙氏此刻再也绷不住了,她双手抱起襄王,捧着襄王的脸说道:
“这是你自己选的路,你不要后悔便是了。而今你既然选了这一条路,就要有始有终。”
“虽然哀家很想你,但是从今往后,哀家绝对不想再见到你,因为麓川战事即便大胜,你也不可能再归来。只有你彻底战败了,才会回来,回来受刑!若是那时哀家还在世,哀家会亲手处决你!”
“记住——麓川在,你活!麓川失,你死!”
太皇太后非常严厉地对襄王说道。
“若是滇西失守,南征大军彻底战败,哀家希望的是听见你为国战死沙场的死讯,而不是你狼狈地逃回来,大炎池家没有这样的不孝子孙!”
襄王此时也是泪流满面,“儿臣明白,既然选了这一条路,儿臣宁死,也绝不败坏先祖和大炎朝的名声!”
襄王又对着太皇太后和池夏雪磕了好几个响头,这才起身登上身后的装甲车,带着池夏雪派给他的五千京营护卫,开向,并登上了不远处的那艘军用陆行舰。
这期间,襄王连掀开装甲车炮塔顶部的舱盖,回头再看一眼太皇太后的勇气都没有。
他似乎担心,自己只要一回头,就舍不得离开了。
这一别,便是彻彻底底的永别了。
太皇太后看着襄王离开的方向,似乎一下子老了许多,整个人的精气神,也随着离开的襄王而消散了不少。
直到那艘搭载着襄王,和五千京营战士的军用陆行舰在源石引擎的咆哮声中启动,并最终消失在众人的视线后,太皇太后仍旧站在原地目视着襄王南去的方向。
“母后,天色不早了,我们该回宫了。”
在这时,池夏雪轻声对太皇太后说道。
太皇太后孙氏这才点了点头,说道:“嗯,回宫去吧。”
皇家车队在重新入城后,缓缓朝着紫禁城方向驶去。
池夏雪不知道该怎样安慰自己这一世的母后,只好斜靠在车窗前,将视线放在车窗外。
就在这时,坐在一旁的太皇太后突然伸手抱住了自己,弄得池夏雪为之一愣。
“夏雪,哀家……就只剩下你了……”
或许是因为这具身体的本能反应,又或许是因为池夏雪穿越转生以来太久没有得到亲情了,在看到眼里饱含着深情却又强行压抑住的太皇太后时,她竟然忍不住鼻子一酸,眼泪差点就掉了下来。
“母后,夏雪明白……夏雪会一直陪伴在母后身边的!”
池夏雪转身过来,与同样眼含泪光的太皇太后紧紧拥抱在一起。
池夏雪原本以为这样的话语自己会很难说出口,但突然发现这一切都是这么自然。
前世的自己没有对父母尽到应有的孝敬,那么今世,自己也该偿还那份本应就是天经地义的孝道了。
至少……好好陪伴太皇太后走完人生中的最后一段路程……
……
……
大炎隆武二年,泰拉历1094年。
襄王带领五千护卫搭乘陆行舰前往金陵,与南征大军主力会合,而后参与炎军平定麓川的所有战事。
在麓川之变平息之后留在当地就藩,一生鞠躬尽瘁为大炎镇守麓川。
终其一生没有再回过京师。
我,大炎女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卧龙小说网http://www.wolong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书推荐:《我的剧本世界在自主运行》、《剑来》、《我是舰娘》、《她们都想成为我的女主角》、《认清现实后,她们开始追夫火葬场》、《道诡异仙》、《带着修真界仙子们天下无敌》、《NoBattleNoLife》、《好徒儿你就饶了为师伐》、《交错世界之学院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