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9年后的1928年5月4日,胡适在上海光华大学发表演讲:题目为《对五四运动的纪念》。
讲演的第一部分,讲的是五四运动背景,他言道:“中国加入欧战时,全国国民,皆抱负极大希望,以为从此以后,对外赔款,可以停付——至少可以停付五年;治外法权,可以废止;关税主权,可以收回……
“中国正式加入欧战,是1917年。前此之时,虽有华工协助协约国与德国开衅,但未经中国政府正式表示,到了1917年,中国政府公然向德绝交,向德开战。翌年11月11日,德国终于失败了,一种代表军国主义和武力侵略主义的势力,终于被比较民治化的势力屈服了,欧战遂此告终。全世界人皆大庆祝此双十一节,中国自亦受其影响。5月17日那一天,所有北京城内的学校,一律停课,数万学生,结队游行,教育部且发起提灯大会,学生手执红灯,高呼口号,不可谓非中国教育界第一创举。影响所及,遂为以后的五四运动下一种子……
“1919年1月18日,交战诸国开和平会议于法国Ve
sailles宫中,中国人参加者,有政府的代表,有各政党的代表,又有用私人名义去参加者,以为美国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必可实行,中国必能在和会之中,占据许多利益;至少,山东问题,必能从和会中得着满意的解决。然而威尔逊毕竟是一个学者的理想家,在政治上玩把戏,哪里敌得过英国的路易?乔治(DavidLloydGeo
ge)及法国的克列孟梭(Cleme
ceau)这一班人呢?学者遇着“老虎”,学者唯有失败而已!”
讲演的第二部分,讲的是五四运动的发生:“4月28日,国际联盟条文,正式成立,尚觉有点希望。过了两天,到了4月30日那一天,和会消息传出,关于山东方面的权利,皆付与日本,归日本处理。消息一到,前此满腔热望,如此完全失望了!全国愤怒,莫能遏制,于是到了5月4日那一天,学生界发起北京全体学生大会,开会以后,到处游行……”『
讲演的第三部分,胡适谈到了五四运动的影响:
“如今且约略考究五四运动的影响,它的影响,计有两方面:一为直接的影响,一为间接的影响。直接的影响,能使全国人民,注意山东问题,一面禁止代表签字;一为抵制日货,抵制日货的结果,许多日本商人,先后破产,实予以重大打击。故日本野心家,亦渐生戒惧之心了;再加上其他友国的帮助,故于1921年华盛顿会议中,当中国代表重新提出山东问题时,中国着实占点便宜。其结果,日本终于把山东方面的权利,“终究交还中国”了。
“至于间接的影响,那就不能一样一样地细说了!
“第一,五四运动引起全国学生注意社会及政策的事业。以前的学生,不管闲事,只顾读书,政治之好坏,皆与他们无涉。从此运动以后,学生渐知干预政治,渐渐发生政治的兴趣了。
“第二,为此运动,学生界的出版物,突然增加。各处学生皆有组织,各个组织皆有一种出版物,申述他们的意见。单说1919年一年之内,我个人所收到的学生式的豆腐干报,约有四百余份之多,其他可无论了。最奇怪的,这许多报纸,皆用白话文章发表意见,把数年前的新文学运动,无形推广许多。从前我们提倡新文学运动,各处皆有反对,到了此时,全国学生界,亦顾不到这些反对,姑且用它一用再讲。为此“用它一用”的观念的结果,新文学的势力,就深深占入学生界的头脑中去了,此为五四运动给予新文学的影响。
“第三,五四运动更予平民教育以莫大影响。学生注意政事,就因他们能够读书,能够看报之故。欲使平民注意政事,当亦使他能够读书,能够看报;欲使平民能够读书,能够看报,唯一的方法,就在于教育他们。于是各学校中,皆创立一个或数个平民学堂,招收附近.平民,利用晚间光阴,由各学生义务教授;其结果,平民教育的前途,为之增色不少。
“第四,劳工运动亦随五四运动之后,到处发生。当时的学生界,深信学生一界,势力有限,不能做成大事,欲有伟大的成就,非联合劳工各界,共同奋斗不可。但散漫的劳工,不能发生何种势力,欲借重之,非加以组织不可。于是首先与京汉路北段长辛店的工人商议,劝其组织工会,一致奋斗。一处倡之,百处和之。到了今日,各处城市,皆有工会组织,推原求本,当归于九年以前的五四运动。
“第五,妇女的地位亦因五四运动之故,增高不少。五四运动之前,国内无有男女同学之学校,那时,妇女的地位,非常低微。五四运动之后,国内论坛,对于妇女问题,渐生兴趣,各种怪论,亦渐渐发生了;习而久之,怪者不怪,妇女运动,非独见于报章杂志,抑且见诸实事之上了!中国的妇女,从此遂跨到解放的一条路上去了。
“第六,彼时的政党,皆知吸收青年分子,共同工作。例如进步的党人,特为青年学生,在他们的机关报上,辟立副刊,请学生们自由发表意见。北京《晨报》的副刊,上海《民国日报》之“觉悟”,即其实例。有的机关,前时虽亦有副刊,唯其主要职务,不外捧捧戏子,抬抬妓女,此外之事,概非所问。‘五四’以后,他们的内容,完全改变了:诸如马克思、萧伯纳、克鲁泡特金等名词,皆在他们的副刊上,占着首席地位了。”
在后来的岁月中,胡适也曾在多次谈及五四运动,表现了他浓重的“五四”情结。
1919年6月,北洋政府任命胡仁源为北大校长,胡适与北大多数师生坚决反对,开展“拒胡迎蔡”活动。
胡仁源出身南洋公学特班生,与蔡元培有师生之谊。按蔡元培的印象和评估,胡仁源后留学英国,虽为工科出身,但具有一定哲学思想,文笔工雅。这在蔡元培看来也是一大优点,认为性近文史哲的学生肯习工艺,尤为难得。胡仁源留学回国后入北大,曾任北大工科学长,并一度代理过校长。蔡元培主持北大后,仍请胡仁源任工科学长,而胡仁源不愿,遂改聘他人。
以曾经代理校长的人来接替蔡元培,资格自然没有问题,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人选。只是政府内外一些人太急于除掉蔡元培,所以他们推戴胡仁源竟然不择手段,结果弄巧成拙。这些人一方面运动北大学生欢迎胡仁源出任校长,一方面发表“燃犀录”,捏造故事,丑诋蔡元培及沈尹默、理科学长夏元瑮等人。这些一捧一打的手法激起北大学生公愤。北大学生群起抗争,公开宣布拒绝胡仁源出任校长,甚至查明那些煽动欢迎胡仁源的学生给予制裁,
“拒胡迎蔡”。
6月6日晚,北大学生举行全体大会,就政府任命胡仁源为校长一事通过两项决议:
一、推举代表求见胡仁源,警劝其万勿来校;
二、上书总统,请收回成命。
北大全体学生在上总统呈文中以为政府任命胡仁源为校长不合情理,因为蔡校长第二次来电,只说“卧病故乡,未能北上”,并没有说坚决不北上。蔡校长既然没有再次辞职,政府亦没有罢免明文,那么突然任命胡仁源,不仅不合乎情理,而且也没有依据。现在这样突然任命,显然是想拒绝蔡校长北上复职。这是从期待蔡元培回校复职立场上说的。
从胡仁源情况看,北大学生在呈文中表示,其学问信望,均不足以担当北大校长职务,学生为自身学问计,为教育前途、国家前途计,决不敢妄从明令,听其“蟊贼大学,戕害国本”。北大学生的要求非常简单,就是拒绝胡仁源,欢迎蔡元培:“拒胡迎蔡”。
第二天(6月7日)下午,在胡适等人的主持下,北大全体教职员二百余人召开紧急大会,一致决议不承认胡仁源为北大校长,继续坚持要求政府催蔡元培返校复职。当天,全国学生联合会筹备处也公开致电总统府、国务院、教育部,坚拒胡仁源出任北大校长,继续坚持挽留蔡元培。
7月9日,胡适在《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上发表《论大学学制》,对恢复民国元年大学学制的提议表示异议,指出这个提案主要目的在于破坏蔡元培校长两年来的改革,使他难堪,不能回北大。胡适在文中为蔡元培改预科三年为两年、文理两科合并等改革措施进行了积极的辩护。
在各方的积极努力下,蔡元培终于在9月回北大复职。蒋梦麟被任命为总务长,胡适被任命为代理教务长,协助蔡元培工作。
在“拒胡迎蔡”的运动中,胡适由于在北大师生中有极高威信,他的作用是别的人无法取代的。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卧龙小说网http://www.wolong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书推荐:《黜龙》、《将军府的纨绔小公子》、《蝉动》、《三国之弃子》、《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数风流人物》、《终宋》、《绝境求生崇祯帝》、《我不是野人》、《红楼之挽天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