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小说网> > > 朱棣:我要打过去了啊;方孝孺:武力不好,和平解决多好啊

朱棣:我要打过去了啊;方孝孺:武力不好,和平解决多好啊

朱棣:我要打过去了啊;方孝孺:武力不好,和平解决多好啊

11月了,即将进入寒冷的冬天,但是身处河北省的朱棣却完全无法向普通百姓一样静下心来过冬----他正在他的秘密房间里与他的心腹将领讨论如何实施早在起兵时就开始密谋的冬季攻势。

大明自太祖朱元璋掌权以后不只是巧合还是刻意回避,明军在冬天的作战简直是屈指可数,而冬季的大战更是寥寥无几。而且,明军一般都驻扎在南京附近的江南地区,即使是太祖清沙漠时,也是在炎热的进军。于是,朱棣断定明军没有冬季作战的经验和能力。

反过来,朱棣率领的燕军则是常年居住在北平,士兵早已完全适应了寒冷,眼看冬天就要来临,奇袭明军自然就提上了日程。

“现在我们有两种打发,第一种是直接南下直插应天,当然,这样大虽然可以快速结束战争,但一旦失败后果也是无法估量的;第二种是长期拉锯,占领一地就做长期经营,呈天意,顺民心与政府打消耗战。各位有什么看法?”朱棣指着地图说。

“我赞成第一种打法,因为我们至少在名义上属于叛军,如果不能造成轰动的话,想要让百姓顺服基本不可能,所以第二种作战方案是自相矛盾的,而且我们的经济实力,军队数量,物资储备乃至人才数量都不及政府军,所以我认为第一种的闪电战是我们的唯一出路。”与燕王一同起兵的宁王说。

“确实,宁王说的有道理啊,你们看,偌大个大明,和一个北平如果互相消耗的话,结果真是傻子都能想出来,所以我也赞同用汉高祖刘邦使用过的闪电试战法,打他们个出其不意,这样胜利有望。”

看见两位最高领导人都发话了,其他人也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结果以压倒性的优势通过了第一方案,于是各将领便开始就具体事宜展开讨论。

“你们看,我们在黄河北岸,政府军在黄河南岸,而我们先前制造的运输船还尚未被他们发现,所以他们坑定认为我们会在黄河大冻时发起进攻,所以我们不能拖到那个时候,必须要在黄河结冰前渡河。”燕王三大营领袖易生说。(这里双方将领名字懒得查了,就开始瞎编吧,当然,方孝孺等还是要说的。)

“不错,我们确实必须在政府军大量屯兵南岸前渡河,否则希望渺茫,问题就在如果我们将运输船大量转移到前线的话肯定会引起政府军的注意,到时,再想奇袭就难了。”军师梁栋生提议。

“那么诸位对于强渡黄河的方法有何想法?”朱棣问。

“贤兄,我认为咱们应当已贸易的理由让运输船开往朝鲜,应为本身我们就没有什么物资,所以我们这一举动不会引起他们太大的注意,我们只需少做掩饰便可。”宁王说。

“你的意思是,让这些船运兵绕过黄河?”

“对。”

“嗯,此议甚妙,那么派谁去联系朝鲜呢?”

“殿下,末将有一个想法。”将领岳光说。

“哦?请讲。”

“据我所知,派船联系朝鲜最短也要好几天,再加上联系和返回,怎么也要一周,我们大可立即派出几条船往朝鲜方向航行一会,在被‘发现’后继续航行,装作不知道,然后等他们回去报告后转向,去熟悉绕过黄河的海路,然后返回,并算好一周的时间,这样不仅让政府军相信了我们是去贸易而不是运兵,还为我们将来的绕河提供了一些线索。”

“好,就这么办吧,传令,令各部队在会駛船的人中各挑选一个记性好的人前往赴任。”

“殿下,末将又有了一个想法。”易生说。

“讲。”

“我们可以刻意露出一些风声并让一些部队在夜间进行冰上行走的训练,并告诉他们这是为了渡河,这样一来,他们自然会把精力放在防守黄河南岸上,不会去想我们会不会选择用登陆的方式进攻。而我们登陆后的部队就可以从敌军后方攻其不备。”

“好,很好,就依你的办,欺骗政府军的事就全权交给你办了”

“末将得令。”

“好了,诸位谁还有什么想法吗?”

众人沉默了几秒。

“好吧,散会。”

话音刚落,众人便离开了房间,开始实行各自的任务。

燕军这边正在紧锣密鼓地密谋着,那么大明官方呢?

“各位听好了,在战场上给我注意些,不要让朕背上杀舅的罪名。知道了吗?”建文帝在朝堂上说。

“是!”回答的声音如雷鸣般传来。

不过,建文帝的原意不知有多少人听进去了,其实,建文帝真正想表达的其实是,你们最好在战场上就解决掉我舅,省得带回来还要我亲自下旨背上弑舅的骂名,不过,大臣们似乎理解反了。

现在,战争主要负责人便是内阁首辅方孝孺,如今的建文帝几乎所有事都要问问方孝孺才放心,而方孝孺似乎也很想做刘基第二,所以做事也是全心全意。

方孝孺确实是人才,不过建文帝用错了地方,明明是一个文学上的人才,却把重大的战争交给他,可以说,是用化妆品去抹脚底----浪费。

几天后方孝孺知晓了朱棣往朝鲜派船和夜间训练的事。听完报告后,方孝孺笑了。

“此等谋反小人果然躲不过我大明的眼睛,哈哈,立刻派船告诉朝鲜拒绝此事。”

由于交通的不便,所以在方孝孺知晓此事时,燕王的船队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但大明官方对此一无所知。

在北平,朱棣准备好了自己的马匹,准备在黄河大冻后率军强渡黄河与自己的军队和歼南岸明军,也正是朱棣做出的这般架势,是的南岸的明军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防守黄河南岸上,丝毫也没有顾虑燕军可能用船运兵偷袭的可能。

距离船队第二次出发已经四天了,根据船队第一次出发的报告,只需四天便可登陆黄河南岸。

于是朱棣命令军队养精蓄锐,随时准备渡河(黄河在昨天因突发的冷空气而结冰了,明军高层却不知晓此事。)

朱棣的举动当然被对岸的明军看到了,但是明军还没有走出思想的圈子,依旧以为燕王只是要从北岸渡到南岸,所以也就没多注意,还是在严阵以待。

午夜10时,朱棣命令三大营的炮兵营轰击对岸(由于历史的改变,中华的科技变得更强了。)

几分钟后,对岸的明军开始反击,双方陷入了僵持。

又是10分钟的对射,这时,令明军上下都惊愕不已的事发生了:一大队燕军突然从后方杀来。瞬间,战局开始倒向燕军了,明军很快就撕开了一个口子。见状,朱棣骑上了自己的战马,摸黑率领军队趟冰过河,明军见状便开始展开了反扑,不过,宁王的眼力真不是盖的,在他的带领下,明军的炮兵炮炮都打的很准,几分钟就把明军打的聚不起来了,于是,明军的黄河防线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溃败,呈出了一溃千里的态势,幸亏将领厉害,明军伤亡并不是特别大,明军开始撤向郑州。

第二天早上,燕军大部分已经渡过了黄河,燕军高层开始商讨第二个作战目标和方案

……

经过将近一年的推进,燕军连破河南,山东,江苏,兵临应天城下,但是燕军却成了强弩之末,已从攻势转为守势,而反应过来的明军也开始集结兵力反扑,现在,两军形成了一条始于凤阳终于上海的战线,面对岌岌可危的帝都,大明官方可谓是心急如焚,但燕军这边也好不到哪去----毕竟燕军的国力肯定是远不如大明的,这样耗下去很可能会被耗死。

鉴于打下去对双方都不好,于是双方就萌发了和平解决的念头。

但是情况十分微妙,虽然双方都有了和平的想法,但是明朝官方向来都很强硬,如果就这么和了,面子上还真的过不去----别人有原来大明的反这么好造啊,那我也反吧这样的想法,所以官方就假装没有这回事。

而燕军这边呢?更不必多说了----朱棣向来争强好胜,因此他对部下产生和平解决的想法很不满,更别说让他同意和谈了。

于是,两军只能这样隔着江耗着。

一个月后,因大大小小的冲突和损耗,燕军死亡1356人,被俘234人,消失13456人。

明军则死亡452人,被俘121人,消失50000余人。

由此可见,明军的兵力损伤主要是因为损耗,但伤亡普遍小于燕军,这就反映出一个状况:明军人数多与燕军,而导致补给跟不上,但战力却高于燕军。

但是按理来说,燕军属于边军,常年与草原游牧部族进行战斗,战力应高于明军才对啊,为什么反而会比明军弱呢?这是因为燕军处于强弩之末而且人数远少于明军。但燕军单兵战斗力还是高于明军。正因如此,双方都无法有所突破。

既然在战争中无法有所突破,那么议和自然就很紧要,于是,双方已经进行了一次在安庆的秘密会面,并且确定了谈判地点和日期:

谈判于12月11日进行,地点则选择在应天,双方进行关于和平条件的谈判。

不过就算确定了要以和平谈判的方式来结束战争,朱棣也不愧是朱棣,总是会做出一副极其“厉害的样子”,这不,在谈判开始前的几周经常“夜以继日”地训练海军,大有打过长江去的势头,这可把江对岸的明军折磨的够呛----白天一直神经紧绷着,晚上做梦都能被对岸的喊杀声吓醒,这样下去,军队都要被整成“精神病院”了。

燕军的这些举动着实把明军高层吓得不轻----不是要和平吗?怎么摆出了要打过来的架势?还有,这么没日没夜的喊,燕军都是疯子吗?诸如此类的想法在明军高层达成了共识。

为此,明军则做过多次暗示,希望燕军可以停止这个举动,但是燕军却完全不吃这一套,继续喊着。无奈,明军为了士兵的精神状态,不得不采取不断换防的方式来减轻士兵的精神压力,不久,明军中出现了一道奇观----当一个军队轮到自己驻守长江沿岸时,往往从将领到士兵都惨叫不绝,而下次换防后,有会全体欢天喜地。

终于,双方于应天城内展开了谈判。

燕军代表:宁王朱权

明军代表:内阁首辅方孝孺

谈判内容:和平条件

地点:紫禁城

开始时间:12月11日10:00

“王爷,好久不见。”方孝孺站着说。

“哼,我看你也不想见我吧,若不是两军僵持对国家不利,我看你无论如何都不会同意和谈。”

“王爷不要忘了,耗下去谁胜谁负,一看便知啊。”

“那倘若我军攻入这应天呢。”

“王爷说的轻巧,应天城,太祖亲自经营数十年,岂是说破就破的?”

“世界上没有不破的城池,父皇苦苦经营应天,但最多也只能令其难以被攻克,若说依靠兼顾可一劳永逸,那就大错特错了。”

“但如果王爷真的打的下来,何必跑到这里来和谈呢?”方孝孺笑了。

“哼,应天城厚,欲攻其必用火炮,但这火炮一但往应天城里开,那这平民死伤就真的看不过去了。”宁王不屑地说。

“炮轰应天?那可是会成为千古罪人的。”方孝孺惊讶地说。

“但你别忘了,历史向来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若是我们真的这么做了并取得成功,那后人也不一定会知道真相。”

“这……王爷真会说笑,好了,我们该谈论正事了,说吧,王爷有何要求。”方孝孺说。

“很简单,首先是两个原则条件:1、北平的事全权由燕王处理,中央仅有名义上的控制权。2、官方同意永不削藩。”

“名义统一?那这很难办到,太祖说过要建立一个大一统国家,所以我们绝不允许她分裂。”

“那好啊,统一也行,不过这皇位得换。”

“那更不行,如果官方同意,岂不是鼓励天下人造反?”

“所以说啊,实质性的统一根本行不通,不过,我们倒是有些主意。”

“王爷请讲。”

“直接重新统一不行,不过我们可以更改国家体制啊。”

“更改成什么?我不知道有何体制可以好过天朝。”

“过去是没有,但是现在有了,几个月前,我们就想出了一个优于现在所有体制的体制,我们叫他君主立宪制。”

“那请王爷讲一下什么是君主立宪制。”

“很简单,就是削弱皇帝的实权,并组成议会,议会由各个藩王组成,皇帝可以召开议会,但不能不经议会同意就调动军队,更改法律,停止实行法律和取消藩王参加议会的资格,而议会则由首相统领,首相的票算1.5票,首相由藩王投票选出,而10年换一次首相。”

“这么说,第一任首相是燕王,皇上依旧是皇上,以权力受到限制的代价换回国家的大一统,对吧?”

“没错。”

“这在我的意料之外,我得先去请示一下皇上才能做决定。”

“好的,不过我先说好,方兄和皇上最好快点,因为如果我不能再13:00前对对岸发送谈判成功的信号的话,我们就要打过来了。”

“什么?好的,我这就去。”说着,方孝孺跑到了紫宸殿,向皇上报告了这一情况。

“这样也好啊,自爷爷废丞相后,皇帝总有忙不完的事,这样也正好,省得朕这么累了。不过,既然体制变了,国号也换一下吧 嗯就叫神圣中华帝国如何?”建文帝说。

于是,在双方的共识下,战争结束了,崭新的帝国----神圣中华帝国成立了。

听说历史时间线被改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卧龙小说网http://www.wolong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书推荐:《修成谪仙的我却变成了女孩子》《拥有变性能力的我可以为所欲为》《谁能来救救我》《想要变成鹰的鱼》《药娘日记》《千反田的超高难度重生攻略》

目录 已经最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