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男生 > 科幻末日 > 高达C.E.88镇魂歌计划

背景资料 act. 2-疯狂年代

高达C.E.88镇魂歌计划

  

6. 自由的代价,毁灭与重生的十年

I. 大萧条/大天灾

第二次联合·PLANT战争中,幕后操纵着世界各国政府的秘密结社与死亡商人--“理法”(LOGOS)覆灭了。

LOGOS的毁灭使得各国政府的旧有体系相继崩溃。政府的倒台,民间的暴动和经济危机使得刚从战争中走出的地球圈各国不得不面对破碎的世界。

宇宙纪元七十四年至宇宙纪元八零年间的毁灭性经济大萧条。产生原因目前尚有争议。主流学派认为萧条的源头,正是来自尤里乌斯纷争后地球圈大资本巨头联合Logos的覆灭。在重建时期(C.E.78-C.E.86)之前的过渡时期,在全球范围的政治动荡中,地球圈各国政府、重工业和经济相继崩溃,经济水平和生产力在初期倒退了整整二十年。

C.E.75年夏季,欧亚地区出现罕见的极端气候,引发了大规模的饥荒。这场被少数人称为“大天灾”的自然灾害,其波及范围之广和受灾人数之众难以计算。此次事件使得战后短暂脱离欧亚联邦的东西两部分(即西欧诸国及战后立刻宣布自欧亚联邦中独立的东欧加盟共和国)不得不再度统一。次生问题影响深远。

II. 黑暗三年

席卷北半球的自然灾害和LOGOS覆灭引发的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令社会急剧动荡,产生了近乎毁灭性的社会问题。以地球联合体系支撑的各国工业,在体系崩坏,战争泡沫的消失之后急剧崩溃,拉美国家、非洲、西欧、中东原政府纷纷倒台。大量海外领纷纷脱离大西洋联邦,使其被迫进行重组。南北美洲在萧条的最低谷,即宇宙世纪七十六年,因饥民引发的大规模边境冲突,几乎引发大陆间的战争。在战后立刻宣布统一成非洲联合(Africa Union) 的两大集团--非洲共同体和南非统一机构,在大萧条期间结束了短短六个月的联盟体系宣告崩溃。

同样,因为自然灾害、泛维冯尼虚评议会的南扩和饥荒,非洲北部国家组成的集团--非洲共同体也在76年正式解体。其因边境问题同南非统一机构爆发了激烈武装冲突。冲突虽在一年后联合国的强制干预下结束,但遗留下不少双边问题。

事实上,推动联合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进行重组的一个因素,也正是极端的环境问题带来的危机。将重建工作交由自70年起停止运转的“恢复联合国构架提案”(《奥马-罗-贝克罗夫特让步案》)正是因应自75年初就显示出危机征兆的非洲及欧亚大陆而提出的“统一地球圈政府”构想。让步案的提出时值推进第二阶段格陵兰框架的先期谈判。一说正是让步案令次期框架草案的谈判搁浅,学界也有持让步案将各国从谈判的泥沼中救出的论调者。但对于“统一地球圈政府”的主导权,各国又开始进行新一轮的博弈。在联合国的新生所带来的一丝希望光芒下,作为因果的离心作用也开始拓展势力。

实际上,作为让步案的结果产生的联合国,其先期以复兴方案救援提案者欧亚联合的作为,立刻遭来了以非洲国家为首,南半球国家的非议。事实上欧洲的复兴计划也困难重重。自76年起在危机中进行的复兴计划虽然依靠来自欧洲议会的强力游说而推进,但欧亚联邦不得不为此背负了数倍于前一世纪总和的高昂国债(事实上,也因此产生对联合国这一实体的经济定义论战和结算风波)。东亚共和国虽然和logos联系较少,但依然因战争时期的损失和市场崩溃,生产进入停滞状态的同时,也遭到了极端气候和中亚难民问题的挑战。与此同时,一直扮演孤立角色的奥布也进入了大规模消耗国土资源的困境,其和北非的太阳光争端、和大洋洲联合、赤道联合的粮食、地热分配权争端使得经济一度停滞不前。

对于位于宇宙,并未和LOGOS有所交集的PLANT和各中立殖民地来说,其科技和生产一直在继续发展。PLANT在萧条开始前就以格陵兰条约的方式宣称提供援助来防止经济危机,但依旧未能阻止大萧条的发生。出于“地球圈工业将会受制于对PLANT的依赖”的担忧以及在前次战争末期,收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攻击而对地球产生强烈不信任感的反对派作用下,PLANT对地球上传统大国的支援,最终仅仅停留在最低限度的人道主义援助程度。

与之相应的是,地球圈内和PLANT的传统盟国的联系却更加紧密了。在危机中,联合国作为后世所称的“虚位政府”对于PLANT政策的摇摆,使得地球和这一宇宙国家间的关系愈发复杂。特别是当作为粮食及资源出口区的月面开拓区在地球圈膨胀的惯性需求下陷入危机之后,宇宙殖民地(Space Colonies)内部也陷入了结构性的危机。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宇宙殖民地受到PLANT影响的离心主义倾向更加明显, 其性质及与投资者双边关系发展的前景,已经是历史上从未面临的未知局面了。

总体上,在三年间地球和PLANT、月面都市(月面开拓区)间的综合实力,实际上被拉开了至少十年。在学术界的争议声中,偏主流的学派认为,此时的大停摆事实上促成了谈判框架所力图确立的各国间势力平衡:由于各传统大国在经济危机和自然灾害中忙于自保,极大削减了发动战争相倾轧的能力,而和PLANT紧密联系的盟国相对传统大国的实力则有所上升。最终在大气圈内各国联体间的实力(历史意义上罕见地)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平衡。尽管非常不尽人意,但联合国统一调度的能力在最初的自然灾难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凸显,从而保证了《格陵兰条约》能够在最初的十年内顺利实施。一如条约的目的,地球圈在重建时期并没有出现超级强权和军备竞赛。但危机过后,对于联合国政府扩大化和统一框架的恐慌被摆上现实台面后,次期谈判再一次陷入顿挫。

III. 联合国和来自PLANT的援助

大萧条迅速引领对旧世纪就几近枯竭的化石能源的再开发,因此引发了数轮围绕资源的大规模地缘纠纷。为了制止纠纷和实行重建工作被认为是联合国维和部队建立的主要原因。

在地球圈进行规模宏大的再开发之际,为了保证各国工业能够维持,大西洋联邦中部、欧亚西伯利亚地区、东亚共和国中、西部地区及南美亚马逊丛林、奥布沿海均遭到大规模破坏,加上红海事件的爆发,使得生态危机紧接着七十五年的经济危机,和“大天灾”一同,将萧条带入最低谷。大量植被被破坏,水源被污染,荒漠化大幅增多、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接踵而来。激进的环保主义学派,包括“地球解放组织”等团体应运而生。PLANT依照日内瓦-格陵兰条约协助各国的核电工业和新能源工业,设计了反中子干扰塔。但干扰塔建造周期长,工序复杂,且所有材料必须在太空才能获得。地球圈的去中子干扰进展依然极度缓慢,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任务。围绕中子干扰及衍生纠纷,加之地球圈生态环境的剧变,反调整者论再度狂热升温,表现为调整者地球民权法案普遍化的停滞和反对,针对调整者的打压再度开始、驱逐调整者,地球至上论的兴起加上民众对于现实的绝望,再加上调整者的逆移民政策,使得自然人-调整者矛盾快速复苏。

IV. 宇宙国家的崛起、神圣地球改革、大进军和五年复兴计划

异常天气及环境破坏导致的气候反常“大天灾”,使得欧洲、非洲沙特阿拉伯地区、印度洋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暴风雪、沙暴和暴雨天气。造成死亡人数难于计算的惨剧。以此为转折点,各国的学者开始反思再开发地球的正确性。各国意识到宇宙开发才是唯一出路。拉美诸国、大西洋联邦和东亚共和国均相继制定建筑太空电梯开发宇宙的计划,但未付诸实施就已迫不及待地使用质量加速器将大量失业人员投入宇宙开发行业。而值得注意的是,围绕太空电梯的地缘纠纷即使到了宇宙开发再度兴起的八十年代也依然阻挠着各国际组织的合作。

同时,以“地球不能成为PLANT的殖民地”,“向宇宙进军”为口号,同时,也为了防止地球联合共同体的加盟国纷纷倒向控制着宇宙资源的PLANT而引发的“骨牌效应”,欧亚、大西洋联邦和东亚共和国等老牌殖民地理事国几乎是同步进行了“以地围地”的“围堵政策”,以与PLANT的合作条约为突破口,强行在PLANT本国周边建立海外殖民地。在狂热的宇宙开发热潮之中,大量地球圈国家所属的殖民卫星,宇宙领地和宇宙矿业开发基地被相继建成,向拉格朗日四点、五点和三点的中立殖民地的移民和再建设促成宇宙势力的崛起。

讽刺的是,原本作为向宇宙扩张以对PLANT施加现实压力的先遣阵地,在危机高潮离开地球的新兴移民所掌控的殖民地中,涌动的分离主义思潮也随之而来。在数月间,PLANT-殖民地群-月面开拓区三位一体内的生产力飞速提高,地球圈的失业率也得到回落,至宇宙纪元八零年,由北半球工业协定签署国(即旧理事国三大国大西洋联邦、欧亚联合、东亚共和国)出资的“世界树再造计划”--拉格朗日一点宇宙港设置工业冶炼基地完工,并开始满负荷运作时,全球经济也开始逐渐复苏。

同年,北非各国于非洲共同体旧首都内罗毕签订协议,成立新的经济联盟--北非商业联盟以取代非洲共同体,并定议会于东非高原的亚的斯亚贝巴。由于在大萧条期间泛穆斯林评议会的南扩,北非商业联盟在成立之初依旧受到来自新宗教势力扶持的评议会影响,双方围绕着新兴宗教、极端主义、武器控制、能源发展和移民进行着激烈的博弈。七十九年五月,泛穆斯林评议会出资,北非商业联盟合作建设的亚丁宇宙港完工,成为战后地球圈第一台新建造完工的质量加速装置所在地(第二台为改造后的巴拿马质量加速器“巴拿马之门”)一年后,反中子干扰塔“哈里发塔”在北非商业联盟的自由港达喀尔建成。八二年末,亚的斯亚贝巴完成都市扩张,成为达喀尔之后的第二大都市圈。八十六年三月,北非商业联盟作为政治经济联合获得联合国观察员国席位。

宇宙纪元八十三年,以东亚共和国、大西洋联邦为主体,“北半球贸易协定”为框架进行的“神圣地球革命”伴随着调整者向地球“逆移民”的结束开始大步进行。在短短一年间,在强烈的地球主义、自然人至上主义及危机感驱使下,各国对各自的过渡时期政府进行了改造,为了应对宇宙势力(Cosmic Hyper Powers)的崛起,地球圈政策逐渐倒向对调整者在地球势力的进一步打压等激进手段。

在意识到宇宙中的“PLANT-中立宇宙居住区-月球(PLANT-Space Settlements-Moon Frontier P-S-M)”体系已经大幅领先于地球,特别是针对粮食销售法案的争端而导致的“月面三十二号哨所事件”爆发后,地球圈和P-S-M体系围绕宇宙资源(稀有矿产、反中子干扰材料、核融合材料、粮食及太阳光发电区域)供给权利的直接纷争开始逐渐摆上现实层面。在前理事国同盟,即北半球贸易协定各国的压力下,联合国迅速通过决议,向以PLANT为首的宇宙各势力施压。在八十三年十月,经过激烈的外交乃至武力斗争之后,调整者的第二大聚集区--月球开拓区几乎是被迫签订了“无条件供给地球圈重建用资源”的不平等协议,反调整者热潮和随之获得军权的联合国军一起共同将自然人的优越感推向顶峰,这一期间所有的强势外交政策,改革政策被统称为“神圣地球改革”。

地球圈各国在重建时期最后的五年间制定了以宇宙开发为主复兴工业、进行国家改革、平定物价、改革货币等一系列复兴计划。合称“五年复兴期”。终于,尤里乌斯纷争后长达十年的大停摆终于在宇宙纪元八十五年画上了句号。在此期间,地球圈经济实力恢复到超过宇宙世纪七十四年的水平。各国开始大力开发工业科技,进行新型武器、能源、材料等的开发,并将宇宙势力(P-S-M共同体)为假想敌的大规模军备竞赛摆上台面,地球圈一面向中立殖民地和月球开拓区施压,一面防备、追赶宇宙势力中拥有最领先技术的PLANT,逐渐为日后瓜分宇宙资源,进行地球主导的“殖民地再编计划”做战略铺垫。

被后世称作“母体主义”,“统合主义”,“地球中心主义”的地球圈中心论思想,事实上引起了宇宙国家使用包括武力手段在内的激烈对抗。在宇宙国家间建立联盟的“扩大化思想”逐渐成型,最初是以各民间企业间互助会的形式,在月面危机爆发后,为求自保的殖民地开始秘密建立各自的武装组织。最初的私人武力组织被认定与反地球主义组织相关联而遭到地球圈主体政府包括直接派遣舰队进行镇压的下场。但从某种意义上讲,月面武装冲突或许是最终形式的显性对抗。

由于地球主义者过于冒进的举措,在PLANT介入纷争,并将冲突扩大成一场虽然短暂但激烈的局部战争后,其结果事实上却阻碍了地球圈进一步武装干涉其卫星的步伐。作为对月面危机的动乱赔偿,和不得不因应武装冲突而激化的分离主义民情,借由PLANT从中斡旋,月面开拓区主导的《轨道主权协议》这一被地球圈评价为“用长期粮食供给的量化指标换取的实际权力”的第一阶段框架协议,却使地球圈的武力退出月球轨道。而数十个殖民卫星(宇宙城)“事实上的武装中立”(1),一方面将地球政府拖回第二阶段《轨道主权协议》的谈判桌前,另一方面进一步将地球圈的武力威胁,暂时限制在地球轨道之内。

自八五年后,在泥沼化的谈判间,对于借由脆弱的第一阶段框架维持现状的大限将至,而不得不面对逐渐明朗化冲突的地球圈国家和宇宙实体来说,或许新动乱的乌云正在接近。

(1)“在广义上持有武器的权利”。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