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袁绍听使者陈震回来报说:“孙策已死,孙权继立,被曹操封为将军,作为外应,拒绝与河北结好。”
袁绍闻听大怒,遂调集冀、青、幽、并四州兵马再次进攻许都。
田丰在狱中闻知袁绍发兵,上书劝谏:“妄兴大兵,恐有不利。”
袁绍大怒,欲斩田丰,众人极力劝免。袁绍忿恨不已:“待破了曹操,明正其罪。”遂催军进发,真乃是旌旗遍野,刀剑如林。
建安五年(二零零年)七月,袁绍率十万兵马进军至阳武(今河南中牟北)扎营结寨。
沮授屡次建议不被采纳,又被分权,本欲称病不再谏言,但唯恐袁绍有失,忍不住又谏言说:“河北兵虽然人多势众,但勇猛不如河南兵;河南粮草、军资、财力却不如河北。速战速决利于河南,持久缓战利于河北。若旷以时日,缓战相持,采取持久缓进战术,消耗敌军实力,河南兵将不战自败。”
袁绍怒叱:“田丰慢我军心,凯旋回日必斩,尔还敢如此慢我军心,亦当同罪。”
袁绍不但不听沮授劝阻,还令人将沮授锁禁军中,声称等破曹操后,与田丰一同斩首,然后推军逼近官渡,在东西南北四周安营,连绵九十余里,令军士在曹操营寨边,构筑楼橹,堆土如山,上立高橹,分拨弓弩手在上边防守。
且说曹操闻夏侯惇发书告急,留荀彧守许都,亲自率军于八月至官渡,与袁绍对垒。
荀攸说:“河北虽然兵多将广,不足为虑。我军虽然在官渡军力不足四万,但都是精锐之士,足可以一当十。所虑者,粮草供应不济,若迁延日月,持久旷日,无利于战事,利在速战速决。”
曹操依言,于九月向袁军发起大举进击。
袁军一声号炮,土山高橹上弓弩手万箭齐发。
曹军抵挡不住,只得退回官渡坚守。
曹操见攻战不利,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军心慌乱,便产生了退守许都之念,遂遣人持书至许都,征求荀彧意见。
荀彧回信说:“袁绍将主力集结官渡,想与公决一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这是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所在。当年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刘邦、项羽没有人肯先退一步,以为先退则势屈。现在公以一当十,扼守要冲而使袁绍不能前进,已经半年了。情势已然明朗,绝无回旋余地,不久就会发生重大转变。这正是出奇制胜大好时机,千万不可坐失。”
曹操看了荀彧回信,坚定了信心,决心继续坚守待机,聚众商议对策。
众谋士武将纷纷建言献策,曹操归纳整理,择善而从。
首先,采纳典农中郎将任俊建议,采取十路纵队为一部,缩短运输队的前后距离,并用复阵(两列阵)加强护卫,防止袁军袭击,确保军需供应。
嘱托中牟县令任峋,发动官渡周边百姓赶制军鞋、棉衣,以供士卒之需。
任峋立即召集各乡亭长,部署筹集粮草及其它军用物资,组织百姓支援前线。
其次,采纳刘晔“制作发石车破敌土山高橹阵”建议,曹操令按刘晔提供的古代发石车样式,连夜制作一乘发石车试射,发现射程短,威力不大。
刘晔又进言说:“扶风人马钧,字德衡,虽然出身贫寒,但在机械制造方面很有名气,可派人找来进行改进。”
曹操说:“用人岂论贵贱贫富?”遂遣人至扶风(今陕西兴平)将马钧召至军中。
马钧看了那乘发石车说:“这,这,这——咋,咋能,当,当——武器?”
众人看马钧是个口吃,听了半天,才知道说的是,像这样的武器,如果敌人在阵前挂上湿牛皮,就能挡住发石车抛出的石头。
有人将马钧所言报告曹操。
曹操亲自接见马钧,耐心听取了他对发石车的改进意见,即令人配合马钧改进制作新型发石车。
古时发石车就像一个大天平,一头挂着一个斗,里面可以装几斤乃至几十斤重的大石球;另一头挂着很多根绳,几十乃至几百名士兵拉着绳子,一齐用力把挂绳子的这一头拉下来,挂石头的那一头飞快翘起,石头被抛出去,借以打击敌人。
马钧发现,这种发石车不但用人多,花费时间长,抛出去的石头速度低,威力不大,敌人只需在阵前悬挂湿牛皮,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挡住石弹,而且只能间断性地单射,不能连射。
马钧在原来作战用发石车基础上,重新设计出了一种新式的攻城武器——轮转式发石车,利用一个木轮子,把石头挂在木轮上,装上机械,用人拉动,带动轮子飞快转动,就可以把大石头接连不断地发射出去,使敌方来不及防御。
经过两天两夜努力,一乘新式发石车制造出来,试验表明,可以连续把几十块砖瓦射出几百步远,不但增大了射程,可以连发连射,还节省了人力。
曹操大喜,急令连天加夜制造出数百乘轮转式发石车,对准土山云梯分布安装。
两军交锋,待土山上敌军放箭时,曹军一齐拽动发石车机械,石块飞空,射向敌阵,土山上人无躲处,弓弩手死伤无数,袁军号称其为“霹雳车”。
曹操见车战奏效,十分高兴。
袁绍见对阵出现一种威力凶猛的新式武器,使得军士不敢登高放箭,又采用审配计策,令士卒用铁锨暗挖地道,直通曹营,号为“掘子军”,意欲偷袭。
曹操闻报,知是袁军明攻不成,改为暗袭;地上不利,改为地下,便又采纳刘晔计策,绕营挖掘长堑,待袁军从地下而至,堑沟伏兵出击杀敌,粉碎袁军地道进攻计划。
袁绍见进攻计策屡屡受挫,欲进不能,欲撤不忍,便退三十里扎营。
曹操自七月出兵,八月至官渡,眼看就要进入十月,却不能克敌制胜,便按荀彧来信所言,令军士效力死守,积极寻求捕捉战机,以达速战速胜之目的。
这日,忽报从捕获一袁军细作获悉,袁绍派大将韩蒙运粮至军前接济。
曹操遂派遣徐晃带史涣引本部军马先出,张辽、许褚引兵接应,于半路截击,断其粮草。
是夜,韩蒙押送千辆粮车正行,却被徐晃、史涣与张辽、许褚率军前后夹击,大败韩蒙,尽烧粮食车辆及其辎重。
曹操重加赏劳,分军于寨前结营,为犄角之势。
袁绍见韩蒙失去军粮败军还营,令推出斩首,被众人劝免。
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大将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
沮授虽被禁军中,仍恐袁绍运粮有失,提建议说:“另外派遣蒋奇率领支援军队作为运粮军队外表掩护,以防止曹军抄掠。”
袁绍又不从:“吾筹划已定,休得多言。”却令审配回邺郡监督筹集粮草,休使缺乏。
审配素与许攸不合,嫉妒起才能,知与曹操有旧,至邺城后闻知许攸在冀州曾滥受民间财物,其子侄辈多课税,将钱财中饱私囊,已被入狱,便派人致书袁绍,书言:“许攸与曹操有旧,其子侄因贪图财物被下狱中。若许攸被曹操财物收买,为其奸细,祸患无穷。”
且说许攸,字子远,南阳人,年轻时与袁绍、曹操交好,中平元年(一八四年),与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汉灵帝,改立合肥侯为帝,并试图劝说曹操一起参加,被曹操拒绝。
废立图谋失败后,王芬害怕自杀,许攸逃亡,后随袁绍从董卓处逃出,成为袁绍谋士,多次力劝袁绍与曹操联盟。
这次随军征伐曹操,心怀疑虑。
这日漫步,忽见袁军巡防军士绑束一曹军密使来见,当下搜得曹操向许都催粮密信,见曹操信中敦促荀彧:“前线粮尽,速筹措粮草,星夜解赴军前接济。”
许攸持信径见袁绍:“曹操兵少,而集中官渡全力来抵抗我军,许都防备一定空虚,如果派一支队伍轻装前进,连夜奔袭,许都可陷。占领许都后,就奉迎天子以讨曹操,必能捉住曹操。即使未能全部击溃,也能使其首尾不能兼顾,疲于奔命。今曹军粮草已尽,可乘此机会,两路出击。定可将其击败。”
袁绍却说:“曹操诡计多端,此信乃诱敌之计,不可中其圈套。吾定要先捉住曹操,后图许都。”
许攸说:“机不可失,今若不取,反受其害。”
正说话间,审配使者自邺郡至。
袁绍见书大怒,甩给许攸:“自己看看,尔子侄犯法已下狱中,此等滥行匹夫,还有何脸面在我面前献计?吾看尔意欲串通曹操,谋害我军。本当斩首,念尔一路跟我,权且寄头在项。可速退出,今后不许相见。”
许攸被喝叱出帐,仰天长叹:“不听忠言相告,不足与竖子为谋。”回至住处,想起子侄遭害入狱,还有何面目回见冀州父老,欲拔剑自刎。
随同亲信夺剑劝说:“公何至轻生至此?袁绍不纳忠言,后必为曹操所败。常言‘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公既然与曹丞相有旧,何不弃暗投明?”
亲信三言两语点醒了许攸,随带亲信,乘夜以巡营为由,混出军营,径投曹寨,被曹军士兵捉获,自报姓名,说是故人有要事求见曹操。
曹操刚刚解衣休寝,闻听许攸私行至寨,来不及穿鞋,跌足出迎,抚掌欢笑,携手共入:“子远到来,大事可成!”再请许攸入座,伏地叩拜。
许攸连忙扶起:“公贵为汉相,吾是布衣,何至谦恭如此?”
曹操说:“子远是我故友,哪能以权位高低分上下!”
许攸说:“恕我不能择主而事,屈身袁绍,言不听,计不从,特弃之来投故人,万望收录。”
曹操说:“子远此言,实在见外。子远此来,定能帮我,哪有不容之理?望即教我破敌之计。”
许攸说:“吾曾献计袁绍,在官渡拖住敌军,再分兵以轻装乘虚攻取许都,首尾相攻,使曹军首尾不能相顾。”
曹操大惊:“幸亏本初未用子远计谋,不然,吾军必败无疑。”
许攸问:“贵军军粮还可支撑多久?”
“尚可支撑一年。”曹操回答。
许攸笑说:“哪有这么多?说真的吧!”
曹操再答:“还可以支撑半年。”
许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吾以诚相投,而丞相却如此相欺,很是失望。”
曹操挽留:“子远勿怪,尚容实情相告:其实军粮只能支撑仨月。”
许攸说:“难道不想打败袁绍吗?为何一直不说真话?”
曹操说:“开玩笑而已”。遂附耳低声对许攸说,“军中只有本月之粮。”
许攸笑说:“世人皆言‘曹操奸诈’,今亲耳所闻,果然如此。休得瞒我,军中粮食最多只能支撑三日。”
曹操愕然:“兵不厌诈!如此机密,子远怎知?”
许攸以捉获曹军密使相告,并将曹操写给荀彧密书递给曹操:“军机泄露,兵之大忌。”
曹操见了亲笔密书,懊悔不已:“子远既念故交而来,必有妙计教我。”
许攸这才献计说:“乌巢乃袁军存粮之所,今袁军有粮存于乌巢,虽由大将淳于琼率军防守,但此人性刚好酒,只要派轻兵急袭乌巢,夺其粮草,充作己用,不过三天,袁军不战自败!”
曹操闻计大喜:“子远此计极妙,只是夺取粮草再行搬运,枉费周折,不如一火焚之。”
许攸不解:“曹军亟待粮草,为何却要烧掉?”
曹操正要回答,忽报中牟县令任峋连夜到来,说有急事相报。
曹操急令唤入。任峋参见毕,见有人在座,一旁肃立。
曹操说:“此非外人,乃我故交,但说无妨。”
任峋这才说:“中牟境内自八月以来,每月一次,已经连续三次募集军需,这次募集不多,恐只够十日之需,想再筹集一些送来。堂兄任俊派人催我,教连夜送至军前,并报知丞相,使丞相心中有数:堂兄押送大批军粮已至襄邑,后日即可到中牟。”
曹操褒奖一番,吩咐将军需交付军曹,连夜分发。
任峋出帐后,曹操对许攸说:“子远偷袭乌巢之计也够狠毒。”
许攸笑说:“刚说曹公‘奸诈’,即以‘狠毒’相报。其实,敌我两军交战,怎能与你我交友相比。交战看的是战果,讲的是智勇;交友看的是情谊,讲的是诚信。不择手段取得战争胜利,谓之‘多智’;温良恭俭让惨遭失败,谓之‘寡谋’。今见曹公如此调度用兵,方知人所不及。如今天下,谁人可与曹公争锋。”
曹操笑说:“子远此番战论甚妙。春秋宋楚泓水之战,宋襄公‘不鼓不成列’愚蠢的仁义道德,导致惨败,成为天下笑柄。正如《淮南子》所说:‘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古之‘成列而鼓’的‘礼义之兵’当退,今之‘诡诈奇谋’的‘威武之师’当兴。”
许攸对曹操的军事才能佩服得五体投地,认为世人视曹操为奸雄皆俗人之见,实乃当世难有的政治家、军事家。
次日,曹操亲自挑选带领五千精锐骑兵假扮袁军,人衔枚,马缚口,军士各带柴草一束,乘夜走小路偷袭乌巢。
路上遇人问话,曹操使人回答:“袁绍怕曹军奇袭,派我等助守。”
袁军不疑有诈,放其通行。
到达乌巢后,曹军放火,营中大乱,大破袁军,粮草尽烧,斩袁军将领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赵睿等首级,割下淳于琼的鼻子,杀士卒千余人,将所有鼻割下,连同牛、马舌头一同送往袁军。
袁军将士大惊。淳于琼为曹将乐进所虏获,被带到曹操面前。
曹操问淳于琼:“汝今成这样,是何缘故?”
淳于琼答:“胜负由天控制,问我何干?”
曹操想留下淳于琼性命,许攸劝谏:“以后他照镜子看到自己鼻子被割,不会忘记今日耻辱和仇恨。”
曹操听罢,即将淳于琼斩首。
乌巢失守后,正在攻打曹军营寨的张郃、高览投降,袁军全盘崩溃,袁绍仅带着八百骑兵逃回河北。
沮授因被禁军中,未及走脱被俘。
曹操惜怜其才,劝其投降:“吾若早得足下,天下不足虑也。”
沮授宁死不降。
曹操仍不忍心,留于军中,厚礼相待。
沮授寻机盗马,欲逃归袁绍,曹操怒而杀之,临死面不变色。
曹操感其忠烈,亲题“忠烈沮君之墓”,建坟立碑厚礼将其安葬于黄河渡口。
曹操大获全胜,将所得金宝缎匹赏给军士。
打扫战场时捡到密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暗通袁绍密信,有人建议,查对姓名,尽皆斩杀。
曹操说:“袁绍强大时,吾尚且不能自保,何况他人。情形尚不明了,意欲自保,情有可原。”即命将书信焚烧,不予追究,尽皆感叹。
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最著名的战役之一,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著名的典型战例。经过一年多的对峙,以曹操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有《史歌》为证:
袁绍率领十万军,意欲一举把曹歼。
曹操移兵至官渡,兵力仅有三四万。
袁绍依仗兵力强,不把曹操放在眼。
谋士许攸献计策,袁绍傲慢不为然。
许攸料定绍必败,投奔曹操功劳建。
曹操跑出忙迎接,只顾高兴鞋忘穿。
许攸建议袭乌巢,袁绍军粮全烧完。
二零零年官渡战,袁绍大败忙逃窜。
只带八百多骑兵,一蹶不振河北还。
以少胜多名战例,统一北方基础奠。
曹操回顾官渡之战经过,深感取得如此巨大胜利,除了文士献策、武将用命以及自己能够任贤用能、决策果断、指挥得当、调度有方外,后方供应、百姓支持、技人参与也发挥了极大作用,不禁感叹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巨大力量。
曹操除了嘉赏荀彧、荀攸、许攸等起到关键作用的谋士以及冲锋陷阵武将外,还上表封任俊为都亭侯,封邑三百户,任长水校尉,并将从妹嫁给给任俊;奖赏任峋并通过任峋对中牟百姓进行抚恤;封改进发石车的马钧为博士,进行特别嘉奖。正是:一计可以少胜多,群力能以弱制强。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实话三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卧龙小说网http://www.wolong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