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小说网> > > 风起平安 第四十七章:安国策

风起平安 第四十七章:安国策

风起平安 第四十七章:安国策

第四十七章:

随着主考官说出本次府试的试题后。

许多人都露出激动之色。

今年的押题,各地都做的不错,安国这个题目已经被揣摩出来了。

其实这也简单,毕竟出题之人是当今皇帝,满朝文武大部时间都是揣摩圣意。

能猜到也不算什么意料之外。

根据国情来猜题,一切都说得通。

既已公布试题。

众人便安坐下来,开始准备措词了。

许清宵没有继续思考要不要用自己的文笔来考试。

这个可以等科举的时候尝试一下。

整理好书桌面前的纸张,许清宵闭上眼睛开始沉思。

试题是安国。

在意料之中。

眼下【安国】试题,无非两种写法。

蛮夷北伐。

国家经济。

第一种,许清宵已经否决了,至于这第二种,许清宵还在酝酿措词。

一炷香的时间很快烧完。

基本上所有学生已经开始动笔了。

赵元将目光看向左右的仕子,很快其目光落在了许清宵身上。

一炷香的时间。

许清宵还未曾动笔,这有些奇怪。

考试时间是三个时辰没错。

但真正用来考试的时间,其实只有两个半时辰,最后半个时辰是抄录,学生们第一遍文章是写在自带的纸张上。

等修改确定后,再抄录于贡院卷宗上,最终呈上。

“作词虽好,但我也听说这许清宵入学还未足一月,文章并非绝词啊。”

赵元开口,他并不是瞧不起许清宵,而是阐述一种可能性。

周围两位老者没有搭话,他们是比较看好许清宵的,不过主考官这样说,也无法反驳什么。

的确,作词作的好,不代表写文章就好。

又是一炷香的时间过去。

许清宵迟迟没有动笔。

甚至许清宵闭上了眼睛,脑海当中浮现许多信息。

写什么文章,许清宵知道。

如何写,许清宵也知道。

但以什么开头,又以什么结尾,这些必须要想好。

写文章讲究的一气呵成。

这样才有精气神在内。

作词作诗可以慢慢来,调整韵脚以及更改词汇。

怎么写呢?

久久思考后,许清宵睁开了眸子。

他放平了心态,目光注视着碧蓝天穹。

忽。

一阵风吹来。

卷起许清宵的发梢。

纸张吹动,传来簌簌之声。

刹那间,许清宵笑了。

提笔。

染墨。

许清宵面上带着淡然微笑,他知道该怎么写了。

第一行标题。

【大魏安国策】

许清宵很是大胆,他给自己的文章直接取名大魏安国策。

当第一笔落下之时,许清宵书写速度极快。

一个个字落在白纸之上,或许是因为想通了,也或许是因为开窍了,许清宵的字体整洁有神。

每一个字都注入了他的精气神。

【大魏王朝,历经七次北伐,国库空虚,百姓疾苦,学生以为,安国之策,在于百姓,在于社稷,在于天下】

许清宵以北伐做文章开头,直接指出大魏国库空虚,引出自己想说的话。

大魏王朝,七次北伐,国库空虚,打成这个样子了,还有什么资格去打仗。

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打仗苦的是百姓,不打仗苦的也是百姓。

大魏王朝建国如此之久,五代文帝,治理国家,国泰民生,虽有靖城之耻历历在目,但不可否认的是,五代文帝让百姓安家居业,风调雨顺。

也正是因为五代文帝的治理之下,武帝才可七次北伐。

所以想要打仗不是不可以,但得先赚到钱。

这是许清宵第一段文章的核心意思,写法自然用了大量古词,不可能如此直白。

当第一段写出之后,许清宵没有任何犹豫,直接落笔第二段。

如果说许清宵写的第一段,还比较委婉,那么第二段就彻底放开了。

所谓安国,离不开钱利,许清宵以大魏七百年历史为基,出过无数俊杰,历代皇帝,文治武功,文人之中又出过一位圣人,靖城之耻过后,又出了一位武帝。

打也打过,骂也骂过,基本上七百年王朝,什么没做过?

所以北伐之争,不是大魏当下所急,民生大计,才是大魏眼下需要思考的事情。

百姓需要休养生息,大魏也需要休养生息。

所以百姓要赚钱养家,大魏王朝也需要赚钱养国。

【民穷则无粮,国穷则民乱】

许清宵第二段落下之后,挥笔写下第三段。

这一段更是犀利。

【学生以为,古今往来,千百王朝,皆慕千秋万代,然沧海桑田,王朝替换,为天地常理,更换之因,九成于民,国穷则民乱,民乱则生变,变而改天命】

许清宵第三段开头,已经不是用词犀利这么简单了,甚至可以说是胆大妄为。

以历代历朝的更换为基调,来形容当下的大魏,但出发点却极其直接,几乎没有任何修辞手段,说出王朝替换之根本原因。

是啊,古往今来,王朝被推翻几乎九成都是因为帝王昏庸,国家体系混乱,百姓吃不饱饭,叫苦连天,最终引来民变,而后有人顺天而行,推翻旧朝,立下万世之新朝。

前面三段,是许清宵的开场白,阐述观点,引据经典,确定立场。

那么接下来的内容就是解决办法了。

你提出问题所在,那么你就必须要解决,不然的话提问题谁不会提?

骂皇帝那个文人不敢骂?

骂了你就要提出解决办法,无论好坏,你可以提出来,如果真的是良策,这顿骂皇帝挨了。

如果提出来的解决方法不怎么样,最起码你用心了,这顿骂皇帝忍了。

如果你提出方法不解决,那皇帝就只能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了。

而解决方法,许清宵早已经有了准备。

他的解决方法很简单。

想要让国家富裕起来,就得让百姓先富起来,而想要让百姓富裕起来,只有一样东西可以做到。

银行。

没错,就是银行体系,而且是国家为主体的银行。

如果许清宵穿越到的世界,是唐宋元明清任何一个朝代,许清宵绝对不会提出银行这个设想,原因无他,三个问题绝对无法解决。

第一,监管问题。

第二,山寨问题。

第三,通货膨胀。

但在这个世界,许清宵昨日研究了一天,发现银行体系在这个世界简直是神器一般的存在。

让儒者来监管,儒道入品者,皆有品行,若搜刮民脂民膏,无需他人出手,天地也不容之。

所以监管问题可以得到极好的管控。

山寨问题,那就更不要说了,这个世界有仙道,想要制造防伪银票简直不要太轻松。

换句话来说,有山寨能力的绝对不缺钱。

最后的问题就是通货膨胀,这个问题更好解决了,通货膨胀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滥发乱印。

以儒监管。

就算天子想要印钱也不行,你要是非要印,那也不是不行,所有儒生文臣第二天撞死在你金銮殿,看你印不印?

你要想摆烂?那我闭嘴,反正最倒霉的肯定不是大家。

许清宵的解决办法,就是银行。

大魏有钱庄,但这些钱庄十分古板,存放银两还要收你保管费,而且收取的还不少,并且各府的钱庄互相不流通,南豫府的就只能在南豫府用。

去了别的府,你还得找票贩子换取当地银票。

一旦跨了郡,找票贩子都没用,极其麻烦。

想到这里,许清宵下笔如有神,他将银行这个设想丢了进去。

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

足足半个时辰后。

许清宵写完银行的作用之后,开始书写银行的好处了。

银行最直白的好处是什么?

简单点来说就是一句话,取之于民用于民。

有句老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道路修好了,贸易就发达,但修路费谁来出?

当地府衙出吗?

有钱的府衙能出,没钱的呢?

大家一起出?

这现实吗?肯定不现实,先不说大家能不能齐聚一条心,就算是能齐聚一条心,问题又来了。

我家又不做生意,我干嘛修路?

我家穷我拿不出钱,但修了路我一定得占便宜。

古代底层百姓的尔虞我诈,往往归结与四个字,鼠目寸光。

为一文之利而大打出手的绝对不少。

有人一定会想着占便宜,有人也一定会气不过。

可对于当地来说,对于国家来说,这种怄气的意义在哪里?

没有意义啊。

可若是让王朝来修路呢?

国家可不会在乎谁占便宜谁不占便宜,反正你是大魏子民,你想摆烂想咸鱼都随便你,又不是所有人都跟你一样。

而大魏王朝将百姓之银两贷款给当地府衙,修路建设,利息不高,也给你足够的时间,等你当地经济发达起来了,从府衙税收慢慢偿还。

这就是取之于民用于民的解释之一。

一张张白纸被许清宵写满。

到最后,许清宵越写越激动,越写思路越开阔。

又是一个时辰后。

终于,许清宵写到了结尾。

他深吸一口气。

而后缓缓落笔。

【学生以为,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天,民富则国强,但国富民更强也,民穷则衰,国穷则运不通,此策为安国之策,大魏钱庄,利于今时,功在千秋,利后世之君,福万代百姓】

【学生·许清宵·南豫府·府试答卷】

写到这里。

安国策结束,前前后后二十七张白纸,写了足足一万多字。

许清宵长长吐出一口气。

待落笔放下之时。

这一刻。

突兀之间。

异变出现了。

大魏读书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卧龙小说网http://www.wolong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书推荐:《武帝隐居之后的生活》《武林之王的退隐生活》《地煞七十二变》《我不要做首席真传啦》《万法皆通的我娶了个女魔头》《配角什么的我才不要当呢》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