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小说网> > > 第六十六章 四句新解

第六十六章 四句新解

第六十六章 四句新解

第六十六章四句新解

周梦臣其实也知道,这个解释。

他好歹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几乎所有气学的书籍都读过了,岂能不知道这四句话的解释,他还知道,这仅仅是其中一种,不同大儒有不同的解释,不过,大差不差,都是以理学心性等角度来解释的。

只是杨节地回答,却让周梦臣有一点高兴,最少杨节并没有盲从宋儒的意见。

周梦臣接着问道:“你为什么这么觉得?”

杨节说道:“如果这样解释是对的,那么为什么没有为万世开太平?”

周梦臣觉得杨节这一句话,有些犯忌讳。毕竟嘉靖皇帝一直想让天下人觉得而今是太平盛世。听杨节的话,就意味着,而今并不是太平盛世,而大明也没有万世太平了?当然了,这是明朝,不是清朝。这话也算不了什么,更过分的话,也有。

周梦臣也就不以为意。不置可否,却没有顺着杨节的话头往下面说,而是说道:“天地本无心?这一句话,我一直怀疑,什么叫天地本无心。天地如果有鬼神主之,难道鬼神不是天地之心,天地既然无心,那么天下日升月落,春去秋来,是谁主之?”

“那么天地之心,是不是生生之心?”

“我不知道,因为无法确定是,也无法确定不是。我做学问,从来以实在为根本,这种行也不行的理论,在我这里是行不通的。所以,我觉得,天地一定是有心的,这个心,并非寻常人所参悟的心,而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之心。”

“也就是天道。”

“而如宋儒所言,天地以生生为心,那如何为百姓立命,难道真是让百姓领悟圣贤大道,就能安身立命了吗?续了孔孟之言先贤之言,就能使万世太平吗?”

“朱熹亦为圣人。”

周梦臣批判不可谓不尖锐,一时间很多人都屏住了呼吸。而冯理目光之中,神情颤动,似乎看见什么很久之前的东西。

周梦臣缓了一口气,他知道。他这番话定然会惹来很多非议,只是今非昔比,当日他如果在北京城中说出这番话来,大体被当成一个狂生,与仕途无缘了。

但是而今,周梦臣是大明第一名将,有灭国覆邦之功,在朝廷之上也有自己一席之地。他说出这样的话,对他影响已经很小了。

可以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了。

周梦臣说道:“我为国数年,诸位之中,也有当过父母官的,难道没有见过大明百姓过得是什么样的吗?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一场大雪,不知道搬出多少路倒。这样的百姓,仅仅是道理就能安身立命的?绝对不是。”

“那是什么?那是制天道而为之。”

“为天地立心,乃是深究天地之心,日月何以东升西落,四季何以轮转,天下何以有上下之分,水为何向低处流,水汽蒸腾,如何又凝结为水?这都是天道。”

“为生命立命,那就是制天道而用之,诸位都是陕西人,难道没有看过,整个关中秦汉留下来的水利工程,水车灌溉。一亩土地,有水浇地,没有水浇地,其中相隔,就是一个人的口粮。”

“为往生继绝学,孔孟之道,千载不易,却不是只有孔孟才算是往圣。燧人氏,令天下人免于茹毛饮血。有巢氏,让天下人免于露宿荒野,神农氏,让百姓始知耕作,尚有其他如嫘祖制衣。轩辕为舟车。等等,方才有今日之天下,正因为有往圣如此,天下百姓才能养活这么多的百姓。”

“继绝学。就是继的他们的绝学。”

“当天下人皆能吃饱穿暖,或许依然不是太平之日,但却是万世太平的基础。至于,将来如此。我不知道,但是这门学问,就是尊荀子之真意,并张子之心,依先师之道,而得出的。说的就是一件事情,如果制天道而用之。并以天道为百姓谋福祉。”

“你说,我这学问有什么用处。这就是用处。”

周梦臣目光扫过所有人,发现神态各异。有的在懵神状,有的眼睛之中流漏不相信,显然觉得周梦臣在吹大的。有的似乎明白什么,愿意相信,与不愿意相信。

周梦臣见状,一挥手,立即有下人拿上来两个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两个玉米棒子,在这个时代是番麦。

周梦臣说道:“有人认识这个东西?”

“知道,这是番麦。”杨节说道。

周梦臣看出很多人都认识番麦,心中暗暗欣慰,关中学子还是有朴质的作风的。最少不至于对庄稼不了解。周梦臣问道:“番麦在关中种植的多吗?”

杨节说道:“回禀先生,不多。甚至可以说少。只是零星种植一些。”

周梦臣说道:“大家或许不知道,在同样的水土条件之下,一亩番麦,最少比一亩谷子,要多出百余斤。这个数字并不是太精准的,但是同样条件下,番麦要比谷子高产。却是确定无疑的。”

韩邦奇大吃一惊,说道:“此言当真?”

或许有些人不觉得什么,一亩地多出一百斤,算什么?但是以这个时代亩产来说,北方亩产平均在二石多。石是一个体积单位,而不是重量单位,故而因为密度的原因不同,一石粮食重量在二百多斤了,百余斤等于半石了,足够让家里多养一个人了。

如果再算出陕西庞大的面积。每亩多出这一点,就是一个天文问题,那是能解决大问题的。

周梦臣说道:“如果我不确定,如何敢在这里说,只是这是大同的数据,各地水土不同,或许也会不同。”

周梦臣在大同的时候,大规模推广玉米,而今整个大同,已经成为大明第一个玉米种植区。周梦臣也确定了他的印象,那就是玉米比小米更叫高产,当然了,似乎是因为种子的原因。体现得并不是太明显。毕竟,玉米在中国种植时间还短,或许是还没有完全适应中国的气候。潜力还没有爆发出来。

但是即便是这样,也比小米高粱产量高。毕竟,如果没有这个好处,为什么后世北方,特别是西北,几乎都是玉米种植区,当然了,当玉米价格上不去,大家又转种经济作物,那是另外一回事。

毕竟后世对粮食产量追求已经不高了。有杂交水稻在。

韩邦奇说道:“我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过,总要尝试一下,哪怕一亩地仅仅能增产五十斤,就是天大的功德。”

周梦臣说道:“其实,这也不算什么。番麦这东西。很多人都知道,只是从来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我不过是对番麦的产量,生长条件,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进行详细的研究,这才确定这一点。”

“正如朱子所言格物致知,番麦此物,其理甚浅,恰好能为百姓所用。却也不是每一次就那么简单。但却证明我刚刚说得,制天道而为之,是可行的。”

“更有蒸汽机。”周梦臣将蒸汽机的原理说给众人听,随即说道;“以蒸汽机提水,只需烧煤,就可以昼夜不花息。足够扩大土地灌溉范围。让更多百姓有粮食吃。”

周梦臣其实很想提生产力这个概念,奈何生产力这个概念,其实也是很多前置概念的。所以,周梦臣就暂时忽略了这个词汇。但是根本上,说的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从而能够造福百姓的道理。

奋斗在大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卧龙小说网http://www.wolong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书推荐:《寒门祸害》《三国之巅峰召唤》《大清隐龙》《数风流人物》《大唐第一世家》《我在大唐卖烧烤》

目录